“怎么可能还有另一个我!”
年7月,山西省吴起县的派出所发内,刚从全日制大专毕业的杨登科出一声惊呼。
那时候的大专很吃香,杨登科原本能高高兴兴地等着政府分配个不错的工作,可他刚来就被户籍民警告知户籍有问题,因为已经有个“杨登科”在参加工作了。
经过一番调查,杨登科发现的确有人顶替了他的户籍和学籍,并且那个“杨登科”已经一路顺风顺水官至副县长了。这让真正的杨登科气愤不已,誓要找回“被偷走的人生”。
按理说,户籍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那人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杨登科的户籍转移的呢?他又是如何冒名顶替杨登科成为副县长的?杨登科的“复仇”究竟有没有成功?
户籍档案的“问题人员”
年,杨登科出生在陕西延安市吴起县,家里一共有7个孩子,他作为老幺,得到了父母最多的关心。但伴随着父母宠爱而来的,还有无比重的压力。
他的哥哥姐姐们成绩都一般,早早辍学打工去了,可他们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分不出钱来供杨登科读书。所以,年近60的父母还要早出晚归挣钱养家。
好在杨登科非常争气,从小成绩就名列前茅,是一家人摆脱贫困的最大希望。为了早点到岗位上打工分担家庭压力,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报考中专——延安市农业学校。
杨登科自认发挥稳定,上个中专没问题。但一直等到暑假快结束了,他也没等来翘首以盼的入学通知书,这可该怎么办?
就在他灰心失望之际,父亲把家里的全部积蓄拿了出来:“娃儿,你读书这么能干,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嘛,家里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高中。”
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杨登科去了高中,可多元的费用,几乎用去了这个家大半年的收入。
为了弥补父母的付出,也为了博得更好的前程,他在学校里奋发向上,终于考上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大专。
那时的大专还包分配工作,在社会上是很吃香的,所以杨登科高高兴兴地拿着录取通知书到派出所办理户籍迁移手续。
然而,户籍民警却告诉他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你的户籍已经不在这里了,年就转到了延安市农业学校。”
这也就意味着杨登科成了“黑户”,没有户籍证明,他上不了大专。
杨登科很疑惑,他不是没考上中专吗?况且他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县上就读,户口怎么会被莫名其妙地转走呢?父母也从来没跟他商量过这事啊。
但杨登科当时年龄小,没想过深究其中的原因,也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想赶紧把事办妥,于是央求民警给他重新办理一个户口。
在民警的提醒下,他回村开了一份“黑户”证明,重新办理了新户口,原来的身份证号后4位由改为,也能正常入读大专了。
杨登科以为户口一事就到此结束了,可他没想到,大学毕业后竟然又遇到了麻烦。
年7月,杨登科从技术学院毕业,带着毕业证和户籍回到吴起县等待分配工作。
但人事局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因为缺失了初中档案,杨登科的档案不能被接受。可他明明上了初中,档案怎么会缺失呢?
杨登科把办理“黑户”的事情告诉工作人员,对方也感到奇怪,于是在档案里查询一阵,范找到一份资料后突然大声说:“不对啊!‘杨登科’已经参加工作了!”
“怎么可能有两个我?”杨登科不敢置信,反反复复地讲述着自己之前的经历,坚持认为是人事局搞错了。
他还找到人事局的负责人帮忙,在检查过大专学籍后,工作人员还是接收了他的档案。
但杨登科的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因为他缺失档案,成为了“问题人员”。每次县里安排工作,他都被要求再等等。
曾经在学校里专业知识过硬的学霸,现在却还没最后一名混得好,这让杨登科心里很不是滋味。
据他后来所说,一直到年,县里的大专生都被安排进了附近的重点企业,唯独他被落下了。错过了这最后的分配机会,杨登科只能在县里找点不看学历的劳苦工作。
由于一直被县政府“遗忘”,他才终于开始考虑,是不是档案真的有问题?
杨登科突然想到,在上大专期间,初中的老师听说“他”当上干部了,特意去乡政府探望。
可到那里了才发现,此“杨登科”并非她的学生,于是老师特意把这件事告知杨登科,并谨慎地嘱咐:“小心是人家用了你的中专通知书和初中档案。”
当时杨登科还没在意,以为就是同名同姓而已,现在才终于恍然大悟,自己当初的确考上了中专,并且初中学籍和户口不是无故消失,而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偷”走了。
经过暗中调查,他发现的确有个叫“杨登科”的人,这人不仅和自己同名同姓,就连生日和家庭住址都一样,并且就居住在8公里外的地方,现在已经改名叫黄登科了。
可是,这个人是怎么“偷走”杨登科的录取通知书和户口的呢?
顶替者已是副镇长
这个冒名顶替杨登科的人,就是与他同年级的黄世权。
年,黄世权考取中专失败,准备就此辍学去打工,可他的父亲突然把一叠纸张塞到他手中:“收拾收拾去上学吧。”
黄世权一愣,翻开其中一张较硬的纸,发现上面赫然印着“延安市农业学校录取通知书”,另一张纸上写着“杨登科初中学籍证明”。
他不明白,父亲干嘛把别人的录取通知书给他,这样也上不了学啊。
但黄世权的父亲却说:“这是我花块钱买的,这个孩子上高中了,你顶着他的学籍去中专。没多大事,到学校别人问起,你就说你叫杨登科。”
于是,黄世权从此改名叫“杨登科”,用他的姓名、学籍和录取通知书在延安市农业学校入学,同时注销自己的原有户籍信息。
中专毕业后,黄世权打了一年工,然后参加了吴起县的乡镇事业单位招聘,以“杨登科”的身份参加考试,并成功被镇农技站录用。
年7月12日,黄世权虚假上报,以父亲去世,跟着舅舅生活为理由,向人劳社保局申请将档案姓氏改为“黄”,从此,“杨登科”就变为了“黄登科”。
一个月后,在参加提拔干部考察时,黄登科没有向组织报告冒名顶替上学的事,顺利升职为副镇长。
后来,吴起镇改为吴起街道办,黄登科的身份信息和照片也刊登在街道公办栏里。
而杨登科正是在这上面看到了黄登科的工作牌,他这才知道,冒名顶替自己的人已经当上副镇长了。
杨登科气愤地找到黄登科说理,要求他赔偿这些年来的损失。
黄登科承认自己冒用了他的学籍,但拒绝进行赔偿:“当初是你们同意我使用这个身份的,是看我现在当干部了,想敲诈是吧!”
杨登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也不想明白这些,他只想要回应有的损失。
于是,杨登科多次到黄登科家门口闹,不给补偿就不走。黄登科是干部,很怕这件事会影响他的仕途,所以开价30万结果此事。
但杨登科却觉得太少了,要不是黄登科顶替了他的学籍,他也不会活得这么憋屈。黄登科为了息事宁人,一路把赔偿金抬高到50万。
可杨登科一直不满足,要得越来越多。终于黄登科失去耐心,决定一分钱都不给。
杨登科没要到钱,就向当地纪委、公安部门举报此事。
黄登科也不甘示弱,借着自身的势力,多次让父亲开着铲车到杨登科家进行威胁。
这把杨登科的老父亲吓得不轻,生前一直过得兢兢战战,就连去世前都在劝儿子不要再执着于此事。
但杨登科怎么会就此放弃呢,明明他也可以拥有光明的前程,却因为被人顶替而失去分配工作的机会,现在还被人威胁,让他如何甘心?
于是,杨登科把事情闹得更大,成功吸引了吴起县监委的注意力并介入调查此事。
经过监委的调查,发现黄登科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他确实顶替了杨登科的学籍并获取了毕业证;同时,在参加招聘考试、提拔考察、入党考察时对组织隐瞒关键信息,并对人事档案造假。
年8月28日,按照相关规定,吴起县监委印发《关于黄登科开除公职处分的决定》,对黄登科处以开除公职、党籍的“双开”处罚。
但黄登科一家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满意,他的父亲在后来的采访中说:“我是经人介绍认识的杨登科父亲,我们商量好了,他才把延安市农业学校录的取通知书给我家孩子用。当初为了报答,我前前后后给了的酬金,怎么现在就反悔了?”
黄登科父亲的话惹恼了杨登科,他从没听父亲说过有人买走了他的户籍和学籍。再说了,真的会有父亲为几千块钱就把儿子的前途葬送了吗?
父亲生就提醒他,要小心黄登科一家泼脏水,没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做了。杨登科越想越生气,但父亲早在年就去世了,他也拿不出证据反驳。
两败俱伤的最终结果
为了讨回公道,杨登科于年再次把黄登科告上法庭,要求他停止冒用信息的行为,并向自己赔礼道歉。
同时,他把这些年来的损失全部计算出来,其中精神损失费50万元,诉讼费、路费等20万,还有冒名领取的工资多万,总计万。
黄登科也毫不示弱,将当年见证此事的人找来。证人出庭作证,表示这个学籍和录取通知书的确是杨登科的父亲卖给黄登科一家的。
年2月25日,陕西省吴起县法院就此事下达一审判决书。
法院审理认为,杨登科父亲将学籍和户籍卖给黄登科父亲一事真实存在,这个非法买卖违反了相关招生规定,但属于无效民事行为,所以双方均存在过错。
并且,杨登科的损失与黄登科的行为不存在因果关系。黄登科是通过考试聘用的,而非国家直接分配工作。同时,因为杨登科父亲主动交易学籍,所以杨登科也无权获得恢复安置工作的政策待遇。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黄登科的行为不存在侵权行为,所以不支持杨登科的诉讼,但要求黄登科不再侵害他的合法权益。
对于一审的判决结果,杨登科感到失望和迷茫。14年间,他无数次奔波在去法院的路上,因为不肯放弃这件事,家里本就不多的积蓄也被花没了。
妻子更是因此和他离婚,把唯一的孩子带走了。但无论如何,杨登科都不肯相信是父亲造成了这一切。
被开除的黄登科也十分气愤,他对采访的人说:“我当时才十几岁,压根不知道是杨登科父亲擅自做主把学籍卖了。再说了,我的工作也不是国家分配的,那是我通过考试才上岗的。就因为这件事,我被开除了,十几年的辛苦一下子成零。”
目前,杨登科在朋友开的一家二手车行帮忙,他还在坚持寻找新的证据,誓要“为自己被改写的人生讨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