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近3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7月7日下午,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的师生一行13人,踏上了*土高原,开始了他们的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和红色精神寻访之行。他们将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为期十天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拓展性课程送教。这是浙外教育学院师生赴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开展红色精神寻访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二个年头。
这群大学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内
情不自禁唱起了红歌、讲起了微*课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在建国70周年之际,来延安接受思想洗礼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是这批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唤。8日上午,浙外教育学院实践队伍师生一行,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气势雄伟的毛泽东雕像令人肃然起敬。延安革命纪念馆就坐落在中国工农红*万里长征胜利达到的终点陕西省延安市王家坪。纪念馆用六个展厅,余副照片、近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和场景复原向参观者生动再现了*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
实践队员们边看边思,
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深感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当大家走到南泥湾展厅前,来自级小语班的朱芷莹同学,主动提出要以“幸福社会依然需要弘扬南泥湾精神”为主题,为同行的队员上一堂微*课。她说,现在我们都是衣食无忧的大学生,有的同学可能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渥,但厉行节约,学会劳动,艰苦奋斗依然是我们的必修课。并表示自己会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时刻践行南泥湾精神,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他实践队员也都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表达了拒绝“佛系”,争作“有为青年”,一定要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有意义。
在展厅内看到由陕北老乡创作的民歌《东方红》,实践队员们不约而同地齐声唱了起来,“哪里有了共产*,哪里人民得解放……”,同学们动情的歌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驻足与同唱。
8日下午,实践队员们又先后参观了王家坪、清凉山、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细雨蒙蒙,青山巍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场所,迎来送往着无数的参观学习者,前辈们的革命精神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
住窑洞,重走知青路,重温入*誓词,
这群大学生在梁家河知青旧居前
开起了组织生活会
9日中午,实践队员在毕莹、高原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拖着沉重的行李,从文安驿徒步走进了梁家河村。重走北京知青当年进村的“知青路”,当年泥泞的小道,如今已经变成了平整的柏油马路。
“梁家河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对于实践队员而言,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说熟悉,是因为在这之前的两年时间里,浙江外国语学院作为全国高校的策源地,首先发起了“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实践,对于浙外的青年学子来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本教科书,引领着我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通过熟读该书,六七十年代梁家河的人与事,情与景,已经化在了每一个实践队员的心间。说陌生,是因为十三位队员中,有十位还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第一次来到梁家河,第一次走进这书里熟读到的红色圣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拥护*的纲领,遵守*的章程,履行*员义务……随时准备为*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在梁家河村使馆前,面对神圣的*旗,实践小队郑重地成立了临时*支部,在临时支部书记毕莹老师的带领下,*员师生举起右拳,掷地有声地重温了入*誓词。
在知青淤地坝、知青井、铁业社、
缝纫铺、代销店、沼气池前,
实践队员们纷纷主动当起了讲解员,
一个接着一个,
把书里读来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实践小队副队长,来自级小语班的陈晨琳同学在担任讲解员时,情不自禁地感叹道:习主席当年带头做的这些事,没有一件是容易做成的,没有一件是有先例的,让我特别佩服的就是就算再难,他也有自己的办法能把事情做成了。带头干,带头吃苦,那个时候他也就二十岁出头,和我们现在的年纪差不多,让人钦佩。
糠窝窝、菜团子、小白菜熬洋芋……在吃过了知青饭后,实践队员们又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住过的窑洞前,过起了*员组织生活会。此时的知青村已经沐浴在夕阳西斜柔和的余晖中,参观学习的人潮也已渐渐褪去,整个村子显得安静而祥和,特别适合反思自我,叩问心灵。
临时*支部书记毕莹把“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实践开展两年来,她从广大浙外青年学子身上看到的变化作了分享。临时*支部副书记高原则结合大三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专业学习、毕业实习和准备考研的关系,强调了青年学生一定要从青年习近平身上学习勤学善思、敢于实践的品格。邹犇、郑彦頎等*员学生和入*积极分子们也都结合自己入学以后参加学习教育实践的心得体会和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作了发言,紧跟青年榜样习近平的步伐,学习并践行他“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
凉风习习,伴着青草的芬芳,当年贫瘠的*土地,已经在*的好*策的引领下,披上了葱葱郁郁了绿衣。山上的苹果林里也已经挂了果,长势喜人;淤地坝里种着各样的蔬菜,紫的茄子、红的辣子、绿的豆子、橙的柿子……在村史馆内墙上前沿里刻着习总书记的话,“15岁来到*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梁家河父老乡亲用最淳朴的感情收留、帮助、养育了青年时期的习近平,而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照耀下,陕北老乡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夜幕降临,
空中挂着一轮明月,
闪着点点繁星,
顺着山路,
实践队员走回窑洞,
为接下来的延川支教做着准备。
供稿供图
浙外教育学院实践小分队
排版
毛雨琪
编审
学生处陈茜
浙外学工
招考
就业
弘毅
勤工
回复关键词:校车/校历/四六级查询
投稿邮箱:zisuxsc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