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杨迪回忆抗战时总参谋部的驻地和组成
TUhjnbcbe - 2025/4/13 0:57:00

王家坪\杨家岭\栆园

王家坪住着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首长,以及总参谋部一局(作战局)和军委办公厅。年6月以前住在王家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是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同志。年6月,朱德总司令从华北敌后八路军总部回到延安后,即住在王家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王稼祥同志即搬到杨家岭党中央所在地去了。

年以前主持总参谋部工作的是代总参谋长滕代远同志。年1月,皖南事变后,叶剑英总参谋长从重庆回延安,住在王家坪,主持总参谋部工作。滕代远同志就到黄河以东前线去了。

由于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住在王家坪,王家坪就成为当时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代号名称。王家坪从外表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警卫,但实际警卫很森严,没有证件进不了王家坪,即使进了王家坪也不能到处走动,只能在指定的接待室等待你要找的人,因此,王家坪就显得很神秘和神圣。当时,同志们相遇,问你在哪儿工作,只要回答说:王家坪。他们就不会再向下问了,都知道这是秘密的军事重地。

写延安王家坪,就必须写杨家岭与枣园,这三处地方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都是神秘又神圣的地方。

杨家岭是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中央书记处(即等于现在的中央常委)和党中央机关所在地。

杨家岭在延安县城北郊约3公里,延河以东的一条山沟,这条山沟比王家坪的山沟要稍宽一些。为了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而修建的、有名的中央大礼堂就在山沟的人口处,这座大礼堂在当时的延安就是一项很大的建筑了。但只能是土木结构(当时,延安既没有砖,也没有水泥、钢筋),能坐人左右。里面是木板钉的一条一条的坐板。读者们可能已从有的历史电影、电视中看到了礼堂前面和主席台的一部分。

杨家岭成为当时党中央的代号名称。人们一说在杨家岭,就等于说在党中央机关工作。到杨家岭去,那就是到党中央机关去。

枣园,在延安县城以北偏西约5公里的山沟里,这条沟较宽大,有很多沟岔,这儿离县城远一些,较隐蔽,有一片枣树和其他的树木的树林子,人们就称“枣园”。

总参谋部第三局(通信局)即住在这儿。党中央、中央军委通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特区、工委和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各抗日根据地、华南东江纵队、香港特区委。以及重庆党中央代表团,还有与当时苏联共产党、共产国际的联系,等等,所有的无线电台通信,都架设在几条沟岔里,统一由住枣园的三局负责。

枣园还住有党中央社会部,是负责指挥地下党工作机关。还有当时苏联共产党(也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共产党的联络组,也住在枣园。

后来,毛泽东主席嫌杨家岭住的人多,又没有散步思考问题的环境(杨家岭没有树林),因此,他就和中央书记处的几位同志,经常住在枣园。这儿有窑洞,窑洞前就是那片枣树林子,很清静,很便于他和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在树林中散步,思考和商讨军、政大事。一局还为此专门派了一个作战小组住在枣园,为毛泽东主席的办公窑洞挂作战地图,根据新的情况,随时更改地图上的标记。

我还想写几句,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相互的形态与关系。这三处地方,形成一个长形的三角形。杨家岭在三角形东北的那个点上,王家坪在杨家岭以南,那个短距离直线点上,枣园在三角形西北那个延伸点上。杨家岭到王家坪约二华里(一公里),到枣园约4华里(2公里)。从王家坪到枣园约八至十华里(4至5公里)。这个长形三角形的三个点,成为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通向各个方向的中‘央局、中央分局、特委及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的指挥中心。

党中央、中央军委就是在延安这样三个小山沟里,取得了指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总参谋部组成的简要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很精干,下辖只有3个局一局是作战局,随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驻王家坪。负责作战、情报、军务、军训、测绘以及机要译电等等工作,差不多包揽了总参谋部大部分的工作。抗战初期一局还负责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和驻在王家坪的所有人员的生活管理工作。

二局是负责截收、破译国民党及其军队的电报。为了保密,将二局安置在距延安以北有60公里的安塞县城郊,警卫很森严。延安人谁也不知道有这个机关,更不知道住在哪里了。

三局是负责我党我军的无线电通信联络,驻在延安县城西北郊的枣园。

年后,因一局工作任务太重,又太繁杂,中央军委为使一局能集中精力掌握全国、全军作战和情报等工作,以及了解、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况,决定将军委以及负责一局本身的行政事务性工作的管理科,从一局分出去,成立了军委办公厅,负责军委首长,总参谋长和一局,以及住在王家坪的我军高级领导同志和日本友人的生活保障等事宜。以后又增加对来访问的国际友人,美军观察组的接待工作。

这样极为精干的编制,三个局又分驻较远,就自然地使一局成为行使总参谋部主要工作的职能部门。

写到此处,读者朋友们会对我写“在总参谋部”,就不足以为奇了吧!

当时在中央军委领导下,有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但没有总后勤部,而设有供给部、卫生部,这是红军时期留下来的传统。供给部、卫生部归总参谋长领导,这样与总参谋部下辖的局不相对称,也使总参谋长直接领导的单位太多。因此,在年,就成立了作战部,同时成立第四局,负责全军军事训练工作(当时只有第四局的名称,没有设立办公机构),归作战部领导。作战部领导第一、二、三、四局,这样,总参谋长直接领导三个部,即作战部、供给部、卫生部,还有军委办公厅。

现在,我比较具体地将一局(作战局)的编制体制情况写一写,以方便读者对本书中所叙述的历史情况的了解。

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一局,领导只有局长、副局长和政治协理员。年以前,下辖作战科、情报科、训练科、军务科,科以下就是参谋,还有管理科(下面是助理员、管理员),测绘股、文印股。

年,随着八路军、新四军及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扩大,一局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大,因此将负责作战和情报的两个科改为处。作战处,下设:一科,负责掌管华北八路军;二科,负责掌管华中新四军及华南抗日游击队。情报处,下设:日伪军科,负责掌管整个中国战场上日本侵略军和投降日军的伪军(注:投降日军的原国民党军,以及南京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的军队,我们都称为‘‘伪军’’);友、顽军科(注:友军是国民党军抗日的和对我军友好的,凡属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军,称顽军)。军务仍为科,测绘股和文印股合编为测绘、文印科。还成立了政治工作处,政策研究室。

一局的编制非常精干,我年到一局时,只有20多人,以后增加一些干部,最多也只有三四十人。绝大多数干部是红军时期的,连警卫作战室的战士都是红军,只有少数几名同志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革命的,进作战室工作的新干部,只有我和龙桂林同志。

年初,我到一局工作时,一局局长是郭化若同志,政治协理员是肖赤同志。年夏,郭化若同志调走,由伍修权同志任局长,钟人仿同志、刘志坚同志(负责政治工作)任副局长,以后伍修权同志因病休假期间,边章五同志代理过局长。

总参谋部作战室,修建在王家坪那条山沟里的向阳面的山坡上,是土木结构,所谓的土木结构,并不是用砖块砌的墙,而是用木板夹着,中间倒人黄土打夯,夯砸而成为墙。房屋是用圆木架构,屋顶盖的瓦。

作战室的形状是中间一大间房子,就是作战室.室内墙上挂满了华北、华中、陕甘宁边区和华南东江纵队活动地区的地图,还有全国地图、世界地图,地图一直挂到天花板(不是板,是用纸糊的)上。

地图上插满了敌(日军)、伪、友(国民党军)、顽(反共的国民党军)和我军团以上番号的小旗子(日军是黄色、伪军是白色、国民党军是深蓝色、顽军是浅蓝色、我军是红色),我们还用三种颜色(红、蓝、黄)的毛线,区分我、友、敌的分界线。作战室内东侧一排办公桌是负责华中新四军的同志们使用的,西侧一排办公桌是负责华北八路军的同志们使用的。室内北侧横摆着一排桌子是局长、副局长办公桌。军委首长和总参谋长到作战室来开会,也是在这间屋子里。作战室西有一间较小的房间,那是情报处的同志办公室,作战室东还有一间小房间,那是作战值班室,所有的电话都在值班室内。整个作战室还在后墙夯砌了不很宽的一长条库房(为防盗没有开窗户,是开的天窗),即相当于现在的保密室。内部搭了很多木架子,存放各种文件、地图等用品。

作战室正房的西侧还有一间小偏房,是绘制机密的作战地图用的。作战室正门的下坡有一间小屋,是警卫室,住着红军战士,既要担任警卫,又为作战室送开水(但不准入内)。作战室内的卫生是值班参谋负责打扫,所有在室内办公的同志,都很注意整洁卫生,不准在室内吸烟、吐痰,废纸要拿到室外烧纸炉内烧掉。

王稼祥同志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时,很关怀作战室的工作,他亲自书写“未经许可,不得擅人”八个大字,贴在作战室进门上。

这是一栋很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房子,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一局的同志们就是在这栋很简陋、很小的作战室内,运筹帷幄,研究掌握全国、全军以及整个亚洲和全世界的各方面情况,及时向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提出各种各样的战略、战役方针、政策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我年9月,重返王家坪,很想再看看这栋作战室,可是面貌全非,什么也没有了,原址上建了很多住宅房子。我曾想建议现在的总参谋部作战部能够做个模型,陈列在王家坪旁边的历史博物馆内,可是我想现在的作战部也没有人了解当时的情况,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住在王家坪的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领导同志,以及其他领导人

延安王家坪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情况,就是在延安的我军高级军事领导人大部分都住在王家坪。

据我所知,徐向前同志曾在王家坪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因病就住到延安以东桥儿医院治病去了。

副总参谋长王若飞夫妇与一局测绘科的参谋一同住在王家坪沟里的山坡上朝北的土窑洞。

总政治部副主任陆定一夫妇也和一局作战科的同志一同住在王家坪沟里中部的一个窑洞里。

滕代远代参谋长,在年2月叶剑英同志回延安前,住在王家坪,主持总参谋部的工作,叶剑英参谋长回延安后,滕代远同志即到前方去了。

年6月朱德总司令回延安后,住在王家坪,负责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王稼祥同志搬到杨家岭党中央以后,他在王家坪住的窑洞,由许光达同志住了一段时间,许光达同志到前线师任旅长后,他的住处即由总政保卫部长吴溉之同志居住。

皖南事变后,年2月,叶剑英参谋长从重庆回到延安住在王家坪,他住在朱总司令的前院的窑洞(只有朱总司令和叶参座两位各住二、三孔石头砌的窑洞,其他领导都是土窑洞)。

年林彪从苏联回国后,也住在王家坪。我们每天看到他到朱总司令和叶参谋长那儿去吃饭。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迪回忆抗战时总参谋部的驻地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