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背后的徐汇人原创沈萍上海徐汇
有一本书,向世界第一次介绍了中国的红色政权,真实、客观、立体的共产党人形象跃然纸上;有一本书,无数的中外人民受之感染,在革命、建设、改革年代选择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这就是埃德加斯诺的《RedStarOverChina》,中文名《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斯诺赠宋庆龄《红星照耀中国》的扉页
(来源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9月14日,习近平给关心中国的国际友人的亲属回信,斯诺就是这批国际友人最为中国人民熟知的一位。读了几遍手里不同版本、不同语种的《西行漫记》,结合其他党史、文史信息,发现有多位与徐汇颇有渊源的人物,共同促成了斯诺的延安之行和书作的问世。徐汇地区中西交融的文化底蕴,与革命时期特殊的华洋杂居的政治缝隙,漏下的几抹光晕共同促成了斯诺的传奇。
斯诺是第一个在红色区域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在多位人士的帮助下,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新闻封锁。他首先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搜集关于长征的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宁夏南部的预望县,这里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最后他冒着炮火,折回保安,回到西安。《红星照耀中国》的问世打破了国民党政府长达9年的新闻封锁,告诉全世界正直的人民“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中国”。
在这段值得为世界新闻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所铭记的重要旅程中,诸多徐汇人为这部经典巨著的写成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徐汇人有的在行前为斯诺与中共中央穿针引线,或在路程中为斯诺安排交通;有的在采访过程中担任重要翻译,或在采访完成后冒风险签发新闻稿件。这些人有共产党员,也有民主人士;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这些在徐汇生活、工作、或者抗争过的人,或是因为对中共的亲近感,或是因为对新闻求真的价值追求,或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共同协助斯诺铸就了《西行漫记》这本书。
一、宋庆龄:促成斯诺拿到去延安的介绍信
斯诺与宋庆龄在香港
(来源:康纳尔大学档案馆网站)
斯诺在《斯诺眼中的中国》一书中说:“到年6月,我听到了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在西安指挥剿共的张学良元帅,与共产党达到了秘密的停战协议。一位朋友(指黄敬)告诉我,在他的帮助下,有可能到陕北和甘肃省去旅行一次,当时红军主力正由全国向那里集中。我去到上海,再次见到了孙中山的夫人,我求助于她,宋庆龄很快做了安排。”
斯诺与宋庆龄、共产党员徐冰联系,表示希望进入红区采访。宋、徐二人通过共产党秘密关系与在陕北保安的中共中央联系,转答了斯诺的情况。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收到报告后即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并得到许可。徐冰作为斯诺的一个老朋友,把一封给毛泽东的介绍信交给了斯诺。徐冰曾在年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以新闻工作者和学者的身份与斯诺结识,两人成为好友。
斯诺年拍摄的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
(来源:斯诺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