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征战未下鞍,赢得全国老少安。昔日飞将已亡迈,当今雄师更胜前。”7月26日,迎着晨曦,我们来到省军区西宁干休所文化活动中心,97岁的老红军、原海南军分区副司令员鲍彦章正在朗诵他创作的诗句,白发苍苍、脚步蹒跚,却又精神矍铄的他,举手投足之间流露着果决干练,炯炯目光之中闪烁着军人的凛然。
年,鲍彦章参加了陕北红军,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作战股股长、营长、作战科科长、团长,黄南、海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先后参加过大小战斗次,曾获“八一”奖章、独立自由奖章、解放战争奖章、二级红星勋章等,离休后一直定居在西宁。
谈起过往的峥嵘岁月,鲍彦章动情地说:“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克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始终举着党旗,听着党话,跟着党走!”已近期颐之年的老英雄,如同一本厚重的典籍,怎么品读,都有取之不尽的收获,在他的坚定和醇厚中,我们体会到了“红色基因”宝贵财富的强大力量。
“我们这支军队是老百姓的子弟兵,大家不分你我、不分高低,同是革命战友,都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过一切。”
“我是个放羊娃,没有军队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一开口,鲍老就讲起了自己从军的经历。
鲍彦章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幼年丧母。因为自家没有土地,从5岁开始,他便寄宿在村里光景好的人家中,帮人家放牛羊混口饭吃。
“红军来了!”13岁那年,村里来了一支部队,他们虽然看起来衣服破破烂烂,装备五花八门,但每个军人脸上透着一股正气和豪情。
后来鲍彦章得知,这是陕北红军游击队,虽然老早就听说了这支队伍,但这还真是头一次见。
“乡亲们,我们是抗日救国的队伍,是老百姓自己的子弟兵!”这句既令人振奋又感到亲切的话,便是红军给鲍彦章留下的第一印象。
“部队一进村,带队的领导便集合队伍号召大家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经允许谁也不许随意走进百姓家。”鲍彦章记忆犹新,果然,到了翌日天明,当他赶着羊起身走出门外时,发现各家屋檐下,竟都睡着疲惫不堪的红军。他们有的身上半裹着军被,有的把整条被子铺在身下,有的一双脚只剩一只鞋,有的鞋已被磨破了帮和底,有的胳膊上缠着绷带,有的裤腿上带着血迹……
“虽然那时年纪不大,但我深深地感觉到,这是一群可爱的人,这是一支令人肃然起敬的队伍。”鲍老抑扬顿挫地说道。没过多久,红军在村上浩浩荡荡地开展了打土豪劣绅的活动,打击了当地的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取消了苛捐杂税。
群众大会上,红军把没收来的粮食、布匹等分发给穷人,还宣传了红军宗旨纪律,号召各族群众团结起来,支持抗日救国。
“我要参军!”经过一段时期的目睹和感受,鲍彦章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坚定信念。“别看那时我个头小,我的声音最大,一下子引起了带队的红军领导的注意!”鲍老笑着回忆起自己当时踊跃参军的情景,
“小鬼头,你才多大啊,还没枪高呢,怎么上战场啊?”红军领导双手扶着鲍彦章的肩膀,目光既和蔼又严肃。
“我就要去!我要拿枪,打敌人,保护乡亲们!”鲍彦章带着哭腔的声音,逗乐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就这样,他光荣地加入了红军,成了一名“红小鬼”。
“我一生见过8次毛主席,这些都成了我永久的宝贵记忆,主席和蔼可亲,我们这支军队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在他的身上无处不在。”年,15岁的鲍彦章在当时的中央组织部当勤务员。
一天晚饭后,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打麻雀玩,正起劲时,一个高大的干部模样的人在四个战士的陪同下路过,笑着对他和小伙伴们说:“小鬼们,你们不睡觉啊?麻雀都睡觉了。”我们当时激动得不得了,又笑又闹,根本顾不上回应。
之后被一个高个子老兵教训了两句后,鲍彦章才知道原来那个“干部”,就是毛主席,这也是他与主席的第一次相遇。
3年后,鲍彦章被调到抗日军政大学当警卫员,一天校领导陈伯钧派他去给毛主席送亲笔信。那天大雨滂沱,路面泥泞湿滑,鲍彦章骑着骡子不小心掉到了泥坑里,他顾不得身上的疼痛,立马查看信件,看到完好无损后继续上路。
到了杨家岭,主席正在煤油灯下批阅文件。鲍彦章把信放到桌上,主席一边写回复,一边操着浓重的湖南腔说道:“你是不是打麻雀的那个小鬼?”
“是的,主席!”
“哦哟,都长成大小伙子了嘛!怎么腿上都是泥?要注意安全啊,趟水过河要小心一点,注意安全,去吧,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回去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战士,毛主席居然都这么熟悉我。”谈起这次经历,鲍彦章非常激动,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令他印象深刻,几句简单的寒暄和问候,尽显了一位伟人对一名普通革命战友的深深关怀。
“我们这支军队之所以战必胜、攻必克,就是因为始终为人民而战,这也是我们蔑视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勇气之源。”
“干革命,就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解放,这些都不算什么。”鲍彦章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共次战斗,身上负过十余处伤。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吸引了敌军一个营的火力,差点牺牲。”
年,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并占领了延安,不久又占领了安塞南部一些大的村镇,并在沿河湾建立了国民党安塞县政府,设立国民党军队驻安塞县总部。
那是六月份的一天,麦子才刚刚露出一点苗苗,大部队才新搬到杨家园子住了不到两天,鲍彦章和战友们便接到敌情通报和紧急转移安置安塞县委和群众的通知。
山大沟深,天色渐晚,转移队伍摸着黑出发了,大家带着武器辎重,一个一个紧跟在一起,相互搀扶前进着。不知不觉翻过了两座大山,越过了三条河谷,虽然体力透支,疲惫不堪,但大家始终瞪大着双眼,注视着周围的敌情,不敢有丝毫精神懈怠。
担任二班班长的鲍彦章和一名战士走在队伍最后负责警戒掩护,抵达一片乱石林,大家准备隐藏起来稍作休息。
“敌军来了!”乘着月色向对面山头一望,鲍彦章突然发现一片黑压压的身影正急速向他们奔袭而来,光线较暗,敌军人数根本无法确定,转移安置的人群顿时惊慌起来,不时传来妇女和小孩的哭声。
“不要怕,大家保持镇定,我来想办法!”鲍彦章一边安抚群众的情绪,一边快速安排部署应对办法。
“二班副!”
“到!”
“你负责带领大部队从西侧小路快速迂回撤离!我来掩护!”鲍彦章下达完转移命令后,掏出枪孤身朝敌人的方向跑去。
“砰砰砰!”他先向前方连续打了四枪,又向东边打了三枪,然后快速转移到东头的一座小山包,紧追敌人走到半山腰处,和敌人的直线距离,仅仅只剩一百多米了。
听到枪声,敌人的重机枪疯狂地朝鲍彦章的方向开始了不间断地扫射,另有小股敌人叫喊着追了过来。鲍彦章临危不乱、边打边撤,从不同的方向向追兵射击。没过一会儿,几枚82迫击炮弹在他身后不远处爆炸。原来,敌军误以为遭遇大部队,便开始了迫击炮群射击。
后来,估计敌军指挥官害怕前方有埋伏,便渐渐放缓了速度,追了约摸15公里,终于在黑圈邑地带停止了行动。鲍彦章匍匐着翻过两座小山,快速撤离战场,成功摆脱了敌军,第二天黎明准时与大部队会合,圆满完成了任务。
“当时这个敌人有多少呢,据安塞县委书记后来回忆说是大概有一个营的兵力,大家都夸我胆子大,是个不要命的憨娃子。”鲍彦章笑呵呵说,“其实之所以我们打仗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是因为大家心中都始终记着一句话:为人民而战!”
“这个伤在蝴蝶山留下的,那一仗牺牲了不少同志,我这点伤跟他们比起来,都不算什么。”说起他打仗时负伤的事,鲍老想起了那场令他印象深刻的战斗,想起了身边倒下的战友,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
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主动向关中平原地区出击,拉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鲍彦章所在团向黄龙山方向进发。
行至蝴蝶山地域,鲍彦章和战友们被胡宗南的36师堵截,敌方部队迅即展开炮火封锁,我方也不甘示弱,组织炮群发射炮弹予以还击,顿时枪林弹雨、炮火震天、尸横遍野。冒着猛烈炮火,鲍彦章带着一个战士潜伏在山腰上,借助草从和石堆藏身,隐蔽侦查敌方,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可能是敌人测量有误吧,飞机炸弹尽落在敌方前沿了,铁丝网马上被炸开了。”侦查第三天,鲍彦章发现向我方飞来的两架敌军轰炸机发生失误,将炸弹投在了自己阵地上,大部队乘势而上,占领了几个战术要地,敌人恼羞成怒,又连续组织了几次反击,敌我双方在你争我夺中陷入了胶着状态。
“夜间往往是解放军大显身手的时候。”随着天色渐晚,鲍彦章和战友们将擅长夜战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胡宗南的36师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借助优势,大部队马上进行突围封山,敌人渐渐没了声音。
“多少好同志年纪轻轻就倒下了,永远失去了生命,跟他们比起来,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在这场战斗中,鲍彦章被一颗手榴弹弹片击中负伤,据他回忆,那一晚战斗惨烈,不到30分钟,他们连就有将近一半的战友牺牲,可大家没有一个退缩的,最终将胜利的旗帜插上了高地。
“革命军人和老百姓要始终牢记和平来之不易,军民同心协力、居安思危、保持戒备,那么就天下无人能敌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除了打仗时的生离死别,恶劣的生活条件往往也让人难以忍受。”鲍老谈到,战争年代,环境艰苦、缺衣少粮是大家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打仗时,吃不饱饭,睡不好觉太正常了,在那个艰难岁月里,军队和老百姓齐心协力,生死相依,才一步步走过荆棘,走向胜利。”说起人民解放军不断胜利的原因,鲍彦章坚定地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深似海的军民之情。
年11月的一个夜晚,鲍彦章和部队一起刚打完一场硬仗,在白水县城扎了营。深冬的陕北高原,天寒地冻,哈气成冰,大家因为连续作战,72小时没有进食,体力消耗殆尽,又因为没有棉衣和被褥,使得许多同志倒下了。
“团结起来,战胜困难!”鲍彦章回忆道,战友们拥抱着,挤在干草堆上,用体温互相取暖。“子弟兵们,快来吃饭!”没过多久,当地老百姓冒着大雪送来了饭食。“谢谢老乡,可我们有八项规定。”大家虽然已经饿到近乎极限,但仍然一边表达谢意,一边婉拒。
“吃饱了才能打仗,饿死了还能打仗吗?”老乡们又急又气,硬是逼着战士们吃饭。可过了好久,大家还是没开始进食。最后,一个细心的老乡发现,原来战士们的手早已冻僵,根本拿不起碗筷。
“看到战士们这么艰苦,不少乡亲们握着他们的手,流下了眼泪,最后亲手把饭食喂到了战士们的嘴里。”说到这儿,鲍老眼眶湿润了起来,他说道,新中国的建立少不了战士们的冲锋陷阵和流血牺牲,同样,也缺不了广大老百姓冒着枪林弹雨推向前线的一辆辆独轮车,人民战争的力量是无穷的。
“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军队始终不能忘了老百姓对我们的支持,不能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前不久的一天,化隆回族自治县石大仓乡政府院内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的氛围,政府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停放着农用四轮拖拉机及旋耕机、翻转犁配套农具,见到崭新的农具,村民们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感谢老红军”的欢呼不绝于耳。
原来,鲍彦章拿出自己的积蓄无偿赠给沙让村购买农用机械。这么多年来,鲍彦章没少捐资助学、扶贫帮困,在他的眼中,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每次想起打仗的日子,我就时刻告诉自己,和平来之不易,一定要居安思危,保持警惕。”鲍老虽然已经97岁高龄了,但还是坚持每天读报,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