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百名妇女干部讲党史故事志丹县陕西延
TUhjnbcbe - 2025/4/10 6:49:00

建党周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延安市妇联推出《百名妇女干部讲党史故事》,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贺佳佳

志丹县干教中心副主任

《壮志未酬》

年2月,刘志丹执行中央的决定,率领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奔赴东征前线。出发前,他与妻子同桂荣彻夜长谈……

“我很爱我的父母,爱家乡的老百姓,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愤恨国民党反动派,愤恨腐朽堕落的反动政府;我痛惜中国人民深受苦难,因此我才走上革命的道路,跟定共产党,干一辈子革命,直到死!过去我对你和孩子关心的不够,你要多谅解。”

然而同桂荣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她与丈夫的最后一次相见。

年2月20日,东征战役打响了。刘志丹率领的红28军在神木与佳县交界的一个村庄宿营时,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从人群中走来,边走边说道:“你们给我让一让,叫我老婆子也看一看咱们的老刘?”于是,人们就让开一条路。大娘伸出枯瘦的双手,把刘志丹从头摸到脚,又从脚摸到了头,她一边抚摸着刘志丹的脸庞,一边流着热泪说:“好呀,好呀,刘军长,你可是咱老百姓的救命恩人呐……”那颤抖的双手、那重复的动作、那朴素的语言、那纯真的情感,使在场的人们都落泪了。同样,在现场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周恩来,曾多次回忆起这件事,并高度赞扬道:“刘志丹和老百姓是真正的鱼水关系,他在陕甘人民中深得人心。”

年4月14日,三交镇战役打响了,为了攻克敌军碉堡,刘志丹亲临前沿阵地,在三交镇东南的山头上,观察地形、了解敌情。跟随刘志丹一起行动的红28军特派员裴周玉,记录了当时的情况:

我曾几次拉过刘志丹的衣服。让他姿势低一点,防止危险。谁知就在我最后一次拉他时,只见他的两只手往胸前一抱,踉跄的跌倒下去……刘志丹被子弹击中了左胸,伤到了心脏,这位钢铁般的英雄就这样的走了。

在清理他的遗物时,人们发现,这位赫赫有名的军长身上,没有一分钱,只有半截铅笔和几支抽了一半的香烟。他就这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走了,这就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一个红军高级将领的崇高精神和无私风范。

刘志丹牺牲的噩耗传来,那些曾经跟随他出生入死的战友们,怎么都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手臂负伤的郭宝珊不顾劝阻,一路跑到黄河渡口,他失声痛哭,一定要把刘志丹的灵柩亲自扶回去。在瓦窑堡中共中央驻地举行的追悼大会上,许多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刘军长,我们不想让你走啊!你是战士们的好军长、是陕北人民的好儿子!你怎么就这么匆匆的走了。

然而,直到今天,刘志丹这个响亮的名字,仍然在陕甘大地上流传,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我们的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

黄晓玲

志丹县干教中心副主任

《永远的怀念》

年4月14日,刘志丹在东征的三交镇战斗中,因亲临前线侦查敌情,不幸左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由于时局紧张,刘志丹烈士的遗体就安葬在当时党中央的所在地——瓦窑堡。

年,为了永久的纪念这位西北红军的主要创建人,党中央指示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志丹县修建“志丹陵园”。终于,在年的春天,陵园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党中央决定将刘志丹烈士的灵柩由子长县移回志丹陵园。4月18日,子长县委举行了隆重的破土仪式,在安葬刘志丹烈士遗体的子长县水沟坪山脚下,深挖5米,起出灵柩,面对烈士的忠骨,在场的所有人悲痛万分,泪如泉涌……志丹同志的遗孀同桂荣、女儿刘力贞、胞弟刘景儒等亲人,也是在他牺牲后第一次见到了亲人,顷刻间,失声痛哭……

4月20日,移灵的队伍从子长县出发,23日下午4时,边区政府在延安专员公署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朱德代表党中央讲话。

4月25日,移灵的队伍途径延安、安塞于下午5时到达了志丹县的康家沟村,家乡人民听说老刘要回来了,奔走相告,徒步几十里来到县城列队迎灵。

5月2日上午,志丹县近万人在志丹陵园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和公葬仪式。阔别家乡多年的刘志丹终于以这样的方式回到了家乡,他把生命献给了民族的革命事业,却把无尽地思念永远的留给了爱戴他的人民……

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高度的概括了刘志丹的光辉一生;周恩来也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与他并肩作战多年的革命战友习仲勋也悲痛万分的写道“志丹同志的心里只有人民,只有国家,只有党,他短暂的一生,做了那么多事情,受尽了煎熬,却没有一个怨字,这是人之楷模”。

回望历史,刘志丹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他和战友们所创建的陕甘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汇入到了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在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为东北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它驰骋疆场,南征北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年,刘志丹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卓越军事家之一。年,又被评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一个伟大的民族都会尊重自己的历史,而尊重自己历史的民族都会景仰自己的英雄!他所创造的光辉业绩将与日月同辉,他英雄的故事将代代相传,他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牛乐

刘志丹干部学院教师

《刘志丹和同桂荣的爱情》

年5月,刘志丹18岁,同桂荣16岁,在两家大人的操办下,他们结为夫妻。同桂荣婚后没有大名,因为家中排行老三,大家都叫她“三秀子”。刘志丹对妻子说:“都成大人了,还让别人叫你乳名,这不好,我给你起个大名。”他想了想说:“你姓同,我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桂,结合在一起,后边再加一个荣字,就叫同桂荣吧!寓意我们夫妻同生活、同奋斗、同光荣!你看如何?”同桂荣羞答答的说:“我不懂,你说叫啥就叫啥好了。”“那好,我先教你认识我们俩的名字。”就这样,同桂荣跟着丈夫开始学习识字。

年11月,他们的女儿出生了,在女儿之前,他们还有过一个儿子,但不幸夭折。看到女儿,刘志丹兴奋地对妻子说:“咱们有孩子了。”同桂荣故意说:“有啥高兴的,不过是个女子。”“女儿好,女儿也是我们的骨肉,以后男女都一样。”他当时就给女儿起名叫“力真”。

年2月,刘志丹率队伍在离家只有几里路的刘家砭作短暂停留,因军务重大,不能回家,同桂荣便背上女儿,一口气跑到刘家砭。刘志丹对妻子说:现在红军的势力大了,敌人会向红军的家属进行报复。回去告诉父亲,要早做防范。5月,甘肃军阀杨子恒的部下仇良民窜入保安县洛河川,刘志丹一家十几口,整天东躲西藏。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将刘志丹一家接到南梁,刘志丹见到妻子时高兴的说:“部队正好需要做被服、做军鞋的同志,你来了,这下可好了!”同桂荣便组织根据地的妇女,为部队洗衣缝被,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年春,刘志丹和同桂荣的第三个孩子蛮娃出生了。在永坪镇,力真与蛮娃两同时生病了,刘志丹又率部队上了前线,同桂荣慌忙去找军团部,军团部派了一名从国民党军队俘虏来的军医给两个孩子诊治。同桂荣按医生的嘱咐给孩子服了药,力真吃了药后头晕恶心,坐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蛮娃吃了药更严重,口吐白沫,翻白眼,不到两个时辰便气绝身亡。她没有把蛮娃死的事告诉丈夫,担心会影响刘志丹在前线指挥战斗的情绪,独自承受着失去儿子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苦。

年4月14日,刘志丹在东征前线不幸牺牲,同桂荣在丈夫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又为党勤勤恳恳工作了整整60年。刘志丹和同桂荣,他们是恩爱的结发夫妻,也是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他们忠诚为党,对爱情也是矢志不渝!

张金花

刘志丹干部学院教师

《陕甘边建政》

年2月25日,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习仲勋当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刘志丹当选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11月1日,在荔园堡的关帝庙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刘志丹强调:“我们所创建的政权是一个新的民主政权,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要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领导成员”,这对于边区广大的劳苦大众来说都是破天荒的事情。由于边区农民多是文盲,为保证选民都能够参加选举,边区政府从实际出发,采取了投豆法、烧香点洞法,方便选民投票。在选举的过程中,阎洼子村苏维埃代表武海潮请刘志丹代写选票,当他提出要先写上刘志丹的名字时,刘志丹诚恳地说到“先写上你最满意的同志吧!搞政权建设和地方工作我比不上仲勋”,直到武海潮把自己要选的人都提完了,再三坚持要选刘志丹时,他才在选票的最末位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在这种充分发扬民主的氛围中,经过代表们的投票选举,最终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在荔园堡召开,陕甘边区军委主席刘志丹代表边区军民,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印鉴亲手交给当选政府主席的习仲勋手中,标志着革命政权的正式成立,这也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通过民主选举,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

边区政府成立后,党政军领导认真总结以往的斗争经验,制定实施了著名的“十大政策”,内容包括:土地政策、财经粮食政策、军事政策、文化教育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统一战线政策、民政劳资政策、肃反政策、廉政政策和各种社会政策。在这当中其核心是土地政策,要求给农民分川地,不分山地,保障生产力,给地主分一份地,保障其生存。开办列宁小学、成人识字班和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发展教育,扫除文盲,培养军政干部。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制定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封建迷信等法规。设立集贸市场,与白区商人建立贸易关系,以物易物,十天一集。为了稳定经济发展,边区政府还发行了自己的货币,而制造货币的场所就设在忠诚可靠的游击队队长邵凤麟的家中。

根据习仲勋的回忆说:志丹同志具有共产主义的宽阔胸怀,能团结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工作。我一生注意听取不同意见,注重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就是遵照志丹同志的教诲,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有始终没有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实行了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张丹丹

刘志丹干部学院教师

《一顶珍贵的红星八角帽》在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毛泽东的窑洞中,悬挂着这样一张大家都熟悉的照片,这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照片上的毛泽东睿智俊秀、目光深邃。这是年轻的毛泽东仅有的一张戴红军八角帽的戎装照,也是毛泽东在陕北期间最为满意的一张,同时也是世界发行量最多的一张照片。年,美国著名的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宋庆龄和地下党的帮助下几经周折于年7月13日到达了保安县城。这是他第一次向全世界报道了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同时也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毛泽东。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盛情款待了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贺子珍从山上摘来了当时仅有的水果酸杏,毛泽东还准备了鲁迅从上海寄给他的巧克力和腊肉款待斯诺,这在当时都是很稀罕的东西。并安排斯诺住在外交部的招待所。毛泽东就是在这孔窑洞里接待了斯诺,他与斯诺在这里进行了长达三天三夜的谈话。他系统地向斯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理论和实践,第一次对一个外国人敞开心扉谈起了个人经历和红军长征的经过。为了全面地、更好地向全世界报道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斗争,介绍整个苏区的情况,斯诺决定到红军前线,进行更加广泛的采访。对于斯诺的决定,毛泽东十分重视和支持,为了便于他做采访,毛泽东亲自指示供给部送给斯诺一套军装、一匹马和一把手枪,就这样,使斯诺成为了一名特殊的红军战士。这是八月初的一天上午,天气晴朗,斯诺来到院中来向毛主席辞行,斯诺以他特有的新闻敏感,举起胸前的照相机兴致勃勃地要给站在院中的毛泽东拍张照片,毛泽东欣然答应,便随意站在院子东南边的这孔窑洞前,斯诺正准备拍摄,忽然发现穿军装的毛泽东没戴帽子,便说:“主席,请您戴上军帽,拍个全副戎装照吧。”主席笑着说:“军帽我好多天都不戴了”。站在一旁的警卫员马上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递给主席。主席试了试,帽子太小戴不上。斯诺便灵机一动,把自己头上崭新的军帽摘下来请毛主席戴上,刚好,大小正合适。毛泽东戴上军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英俊而睿智。斯诺抓拍及时按动快门,瞬间、历史定格出了永恒的经典。半个月后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和这幅头戴红星八角帽的照片发表在当时美国的《密勒氏评论报》上,轰动了美国,扩大到世界各地。斯诺去世后,他的夫人洛伊丝把这顶毛泽东戴过的,跟随斯诺36年的红星八角帽交给邓颖超,后又转赠于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八角帽是红军的象征,八角帽上的红五星永远熠熠生辉。

王怡平

刘志丹干部学院教师

《中央来了》

年10月初,正在劳山前线指挥打仗的刘志丹接到上级通知,被调往北线指挥作战。在安塞县真武洞时,刘志丹恰巧碰见从瓦窑堡来的通信员,通信员认识刘志丹,说有一封急件,并顺手交给了他。刘志丹打开一看,原来是密令逮捕自己和其他人员的名单。他对这种不顾大局,拉山头搞宗派诬害同志的卑劣行为,十分愤慨。但为了不使党分裂,不使红军自相残杀,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他镇定地把信交还给通信员说:“你快把信送到军团部,说我自己去了瓦窑堡。”随即策马扬鞭,毫不犹豫地毅然直赴瓦窑堡,打算向省委领导说明情况:不要搞错误肃反,不要杀人,把逮捕的人都放了,因为逮捕的都是好人。可没想到他一到瓦窑堡,就被五花大绑,带上30多斤的镣铐,投入了监狱。

刘志丹在监狱里受尽折磨,蒙受不白之冤,面对随时可能被处死的残酷现实,始终泰然处之。他向狱中的战友说:“我们要对党负责,死也不能说假话,黑云总遮不住太阳。”

“左”倾错误者的倒行逆施,给敌人创造了可乘之机,地方反动势力蠢蠢欲动,根据地日益缩小,引起苏区人人自危,军心涣散,整个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都陷入极端严重的危机之中。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随北上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央领导了解到错误“肃反”将会产生的严重恶果,立即制止了错误“肃反”,通过审查释放了被关押的刘志丹、习仲勋、高岗等同志。

直罗镇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回到瓦窑堡亲自接见了刘志丹。刘志丹一见到周恩来,激动地上前紧紧地握住周恩来的双手说:“周副主席,在黄埔时,您是我的老师。”周恩来对刘志丹说“过去我们是师生,现在是战友,你在陕甘边区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很有创造性。你时时受“左”倾分子的打击,这次又差点被杀头,可你总是忍辱负重,赤心一片,这点很了不起呀!”在周恩来的引荐下,刘志丹又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握住刘志丹的手说:“我们是来投奔你的呀。”刘志丹急忙说:“不不不,是党中央救了我们,也挽救了这块根据地。”毛泽东又对刘志丹说:“共产党里的怪事也真不少,主人反被客人关了起来,歪人当道,好人受气呀!让你和陕北的同志受委屈了!”刘志丹听了毛泽东的话,激动地说:“中央来了,今后一切事情都好办了!”

年冬,陕北错误“肃反”结束后,一些受过冤的同志,要求刘志丹向党中央和毛主席告状,处理犯错误的人。刘志丹却说:“不要着急么,要相信党中央和毛主席会分清是非,作出正确的结论。”他向部队讲话时,每次都强调:“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要识大体顾大局,绝对服从中央领导,听从中央调遣。”

在刘志丹的影响下,受迫害同志勤恳为党工作,极力维护红军的团结,不断推动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供稿:宣传部

编辑:韩锦

审核:张楚婕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名妇女干部讲党史故事志丹县陕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