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延安大学2020年各学院专业本硕毕业
TUhjnbcbe - 2025/3/30 17:07:00
白癜风正规专业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jiankang/

延安大学年各学院(专业)本硕毕业生就业详细数据

——延安大学各学院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摘要

延安大学医学院

医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含临床医学(含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生58人)、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5个专业;硕士毕业生69人,含内科学、外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护理10个专业。

截止年10月底,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9.57%,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68.39%,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79.71%。

医学院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5个专业就业率最高的为医学影像学,所占比例为76.92%,医学检验技术的就业率较低,所占比例为

51.72%。硕士毕业生10个专业中临床检验诊断学、神经生物学的就业率均为%,病原生物学的就业率较低,所占比例为33.33%。

本科男生就业率为69.15%,硕士男生就业率为80%;本科女生就业率为68.01%,硕士女生就业率为79.63%。

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医疗卫生单位(36.79%)、高等教育单位(28.09%)、其他企业(1.51%)、国有企业(1.34%);未就业占比31.44%。

硕士研究生主要就业于医疗卫生单位(68.12%)、高等教育单位(4.35%)、其他企业(1.45%)、部队(4.35%);未就业占比20.29%。

毕业生就业单位中,医院(硕士62.32%、本科生18.90%)、医院(硕士1.45%、本科生1.51%)、医院(硕士5.80%、本科生8.03%)、医院(硕士1.45%、本科生11.20%)、医院(硕士2.90%、本科生0.17%)、升学(硕士1.0%、本科生27.59%)、其他单位(硕士5.80%、本科生0.67%)、不就业拟升学(硕士2.90%、本科生19.90%)、待就业(硕士17.39%、本科生11.54%)。

毕业生毕业去向以签订就业协议最多,本科生所占比例为46.38%,硕士生所占比例为38.96%。

届本科毕业生人,考取硕士研究生人(含出国、出境3人),录取率占本科毕业生(不含定向生58人)总人数的31.11%;硕士毕业生69人,考取博士研究生1人。

本科各专业升学情况:

临床医学,毕业人数人,升学人,升学率37.98%:

医学影像学,毕业人数52人,升学8人,升学率15.38%:

麻醉学,毕业人数55人,升学13人,升学率23.64%: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人数58人,升学8人,升学率13.79%;

护理学专业无人升学。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届毕业生参加二次考研人,考取研究生28人,所占比例为18.79%。

届毕业生的薪酬情况,本科生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达59.52%,其次为“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25.00%;硕士生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达28.57%,其次为“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23.81%。

石油学院

石油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男生69人,女生41人),石油工程和环境工程2个专业;硕士毕业生2人(男女生各1人),为化学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分别在2个本科专业(石油工程64人,环境工程46人)。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4.55%,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62.73%,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率68.89%,石油工程专业就业率较低,为59.%。男生就业率为70.%,女生就业率为48.78%。

毕业生毕业去向以签订就业协议最多,本科生所占比例为49.09%,硕士生2人全签劳务合同;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22人,升学率为20%。其中,不就业拟升学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55%。

石油工程专业升学17人,环境工程专业升学5人。

薪酬情况:本科生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达49.27%,其次为“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31.88%;硕士生都在在“元-元”收入区间。

历史文化学院

只有一个专业历史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

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8人(男5人,女23人),本科毕业生83人(男生21人,女生26人)。

截止年11月30日,我院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8.29%。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2.86%,本科生就业率为86.75%。未就业人数13人,占比11.71%。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11人。毕业生未就业原因主要包括:求职中1人、拟参加公考5人、拟升学6人、签约中1人。

毕业生中,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59人、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7人、待就业7人、升学22人、不就业拟升学6人。

本科毕业生共有22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率为27%,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没有人升学。

98名毕业生就业名单中,就业去向为教育行业(高等教育、初中等教育)的有45人,占比46%,其他企业22人,占比22.4%。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学院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教学(数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特岗教师等多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

数计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男生人,女生人),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物联网工程5个专业;硕士研究生29人(男生5人,女生24人),为学科教学(数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和课程与教学论5个专业。

截止年11月30日,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4.74%。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本科生就业率为83.48%;男生就业率为84.34%,女生就业率为85.16%。

本科各专业就业率分别为:数学与应用数学(77.34%)、信息与计算科学(8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0.14%)、软件工程(无毕业生)、物联网工程(89.1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无毕业生)。

届毕业生未就业人数为58人,全部为本科毕业生,占比15.26%。其中,求职中46人、拟升学12人。

截止年11月30日,名毕业生中,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人、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33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25人、待就业46人、升学36人、不就业拟升学12人、出国出境9人。

本科生3共有45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率为12.82%;29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有1名同学考取博士研究生。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99名毕业生就业名单中,就业去向为教育行业(高等教育、初中等教育)的有54人,占比54.55%,其他企业45人,占比45.45%。

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院现设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个本科专业;工程硕士(材料与化工)、学科教学(化学)两个硕士专业。

化学与化工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含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44人)、能源化学工程(46人)、化学工程与工艺(47人)、应用化学(51人)、化学(54人)5个专业;硕士毕业生34人(男生3人,女生34人),含学科教学(化学,16人)、分析化学(7人)、工业催化(3人)、化学工艺(3人)、课程与教学论(3人)5个专业。

截止年12月底,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0.95%,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0.09%,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2.35%;本科男生就业人,就业率84.13%,女生就业87人,就业率77.67%;研究生男生就业3人,就业率%,女生就业25人,就业率73.53%。

本科毕业生5个专业就业率最高的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就业率91.30%,化学专业的就业率最低为70.37%;硕士毕业生5个专业中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的就业率均为%,课程与教学论全部没有就业。

51名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单位。通过电话回访、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未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想在本专业行业就业,但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或薪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正在求职的有26人,占未就业总人数的50.98%;

二是不愿意在本专业行业就业,希望转行就业的1人,占未就业总人数的1.96%;

三是不就业拟升学,希望通过二次考研升学取得满意的发展目标13人,占未就业总人数的25.29%;

四是正在准备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招教考试、公务员考试的11人,占未就业总人数的21.57%;

五是其他暂时不就业1人,占未就业总人数的1.96%,

毕业生就业单位:党政机关占0.92%,国有企业占49.54%,民营企业占23.85%,私营企业占0.92%,其他企业占2.75%,其他事业单位占2.75%,三资企业占2.75%,医疗卫生单位占0.92%,中初教育单位占15.6%。

毕业去向以签订就业协议最多,本科生签就业协议69人,所占比例为35.75%,硕士生签就业协议7人,所占比例为25.93%。本科生中升学45人,占23.32%;签订劳动合同26人,占13.47%;其他录用形式10人,占5.18%;应征义务兵1人,占0.52%。研究生升学4人,占14.81%;签订劳动合同4人,占14.81%;其他录用形式3人,占11.11%。

各专业升学情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录取12人,占25.53%;化学专业录取12人,占22.22%;应用化学录取12人,占23.52%,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录取6人,占13.0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录取3人,6.82%。

薪酬情况

本科生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达17.95%,其次为“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13.33%;硕士生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达34.62%,其次为“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26.92%。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届毕业生45人(男生9人,女生36人),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5人,思想政治教育24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6人。

截止年10月底,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4.44%;男生就业率为77.78%,女生就业率为86.11%。就业率最高的是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所占比例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就业率为86.67%,思想政治专业的就业率为79.17%。

就业单位主要为中初教育单位(23.68%)和机关单位(23.68%),其次为其他事业单位(18.42%)和其他企业(18.42%),国有企业(10.53%)和高等教育单位(5.27%)较少。

毕业生去向以签订就业协议最多,所占比例为71.11%,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比例为13.33%,升学(1人)所占比例为2.22%,待就业比例13.34%。

薪酬情况

硕士研究生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5.26%;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34.21%;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52.63%;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5.26%;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2.64%。

建筑工程学院学院

届毕业生共计人(男生人,女生55人),其中土木工程专业86人,工程管理专业71人。其中,名同学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14名同学延长毕业,有18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率为11.46%。

截止年11月30日,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3%。男生就业率为92.66%,女生就业率为75.21%。

未就业人数为12人,占比7.6%。毕业生未就业原因主要包括:求职中8人、拟参加公考1人、签约中3人。

名毕业生中,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人、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3人、待就业12人、升学18人、不就业拟升学1人。

就业单位性质为国企的共有人,包括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等,占毕业总人数的78.72%。

延安大学物电学院

学院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物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硕士点。

物电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男生99人,女生63人),含电子信息工程(63人)、通信工程(63人)、物理学(36人)3个专业;硕士毕业生16人(男生7人,女生9人),含课程与教学论(6人)、学科教学(物理,10人)2个专业。

截止年12月底,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2.02%,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0.86%,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3.75%。

本科毕业生3个专业就业率分别为:通信工程85.71%,电子信息工程82.54%,物理学69.44%;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就业率为课程与教学论83.33%、学科教学(物理)%。

32名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未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就业技能,尚处于择业期4人;二是不就业拟升学6人;三是正在准备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聘等招考或等待招考结果10人%;四是暂时不就业8人,因家庭条件较好,暂时还做好就业的打算。

毕业生毕业去向以签订就业协议最多,共计98人,本科生所占比例为84.69%,硕士生所占比例为15.31%。

本科生升学比例较高,所占比例为24.16%。其中,不就业拟升学和出国所占比例分别为3.37%和1.69%。

本科毕业生人,考取硕士研究生42人(含出国、出境3人),录取率占本科毕业生(不含定向生58人)总人数的25.28%。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专业的考研率均为23.80%,物理学为33.33%。研究生没有升学。

薪酬情况

本科生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达23.66%,其次为“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19.35%;硕士生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达46.67%,其次为“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26.67%。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男生人,女生34人),含体育教育(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6人)2个专业;硕士毕业生20人(男生14人,女生6人),含学科教学(体育,3人)、体育教育训练学(17人)2个专业。

截止年12月底,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5.96%,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5.43%,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0%。男生就业人,就业率85.50%,女生就业35人,就业率87.50%。

本科毕业生2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85.6%,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最低为84.62%。硕士毕业生2个专业中学科教学(体育)的就业率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就业率88.24%。

24名毕业生未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或薪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正在求职的有12人;不愿

意在本专业行业就业,希望转行就业的1人;不就业拟升学6人;正在准备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招教考试、公务员考试的4人;暂时不就业1人。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属性来看,入伍参军6人,中初教育单位52人,企业单位54人,机关事业单位10人,高等教育单位11人,其他14人。

从就业形式看,签订就业协议71人;本科生中升学11人;签订劳动合同49人;其他录用形式10人;应征义务兵6人。

本科毕业生考研情况:体育教育专业录取8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录取3人。

薪酬情况

元以下21人,-元37人,-元33人,-元8人,元以上6人。

延安大学鲁艺学院

鲁艺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含音乐学(人)、舞蹈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美术学4个专业;硕士毕业生26人(男生4人,女生22人),含课程与教学论(12人)、学科教学(美术,14人)2个专业。

截止年12月底,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0.23%,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74.41%,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75.81%。

本科毕业生4个专业就业率最高的为音乐学学,所占比例为83.78%,美术专业的就业率较低,所占比例为74.39%;硕士毕业生2个专业中学科教学(美术)的就业率为57.14%,课程与教学论的就业率%。

68名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单位,未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或薪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尚处于择业期20人;不就业拟升学5人;正在准备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招聘等招考或等待招考结果8人;自由职业35人。

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为艺术培训机构,占绝大多数;其次为公办学校。本科毕业生人中,考取硕士研究生8人(男生2人,女生6人)。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等3个普通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硕士点。

生命科学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男生50人,女生97人),含生物科学62人、生物技术47人、园林38人;硕士毕业生43人(男生11人,女生32人),含细胞生物学5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人、生态学12人、学科教学(生物)19人、微生物学3人。

截止年10月底,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1.58%,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78.91%,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0.70%。本科男生就业率为82%,硕士男生就业率为90.91%。本科女生就业率为77.32%,硕士女生就业率为90.63%。

本科毕业生3个专业就业率分别为生物技术82.98%,园林专业81.58%,生物科学74.19%。

硕士毕业生5个专业中,学科教学(生物)、微生物的就业率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就业率较低,所占比例为50%,细胞生物学专业80%。

35名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单位,未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或薪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尚处于择业期20人;不就业拟升学11人;正在准备事业单位、招聘等招考或等待招考结果4人。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研究生41.86%,本科生32.65%;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研究生41.86%,本科生15.65%;

升学深造研究生2.33%,本科生29.25%;

待就业研究生9.30%,本科生13.61%;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研究生2.33%,本科生0.68%。

届本科毕业生人,考取硕士研究生47人,录取率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32.87%(其中考取中科院2名,大学5名,院校8名,占考取研究生学生比例31.91%)。其中生物科学升学26人,生物技术升学11人,园林升学10人。

薪酬情况

本科生在“元–元”比例收入区间最大22.86%,其次为“元–元”收入区间最大,所占比例为20.00%。硕士生在“元到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达41.67%,其次为“元到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33.33%。

延安大学政管学院

政管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男生人,女生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含中国共产党历史(29人)、法学(59人)、思想政治教育(38人)、政治学与行政学(39人)、社会工作(35人)、人力资源管理(59人)、行政管理(28人)、公共事业事业管理(28人)8个专业;硕士毕业生人,含学科教学(思政,19人)、行政管理(26人)、公共管理(29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4人)、马克思主义哲学(20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8人)、政治学理论(3人)、中共党史(16人)、国际政治(2人)9个专业。

截止年12月底,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2.13%,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78.46%,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2.31%。本科男生就业率为95.61%,硕士男生就业率为93.33%。本科女生就业率为96.15%,硕士女生就业率为90.80%。

本科毕业生8个专业就业率最高的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就业率较低;硕士毕业生9个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为公共管理,国际政治的就业率较低。

79名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单位,未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或薪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尚处于择业期22人;不就业拟升学16人;正在准备事业单位、定向招聘等招考或等待招考结果31人;暂时不就业10人。

已就业毕业生职业类别主要为办事人员(95人,占比21.40%)、法律专业人员(18人,占比4.0%)、公务员(31人,占比6.9%)和教学人员(56人,占比12.60%)。

毕业生毕业去向以签订就业协议最多,本科生(人)所占比例为38.4%,硕士生(35人)所占比例为29.9%;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本科生44人,研究生21人;本科生升学15人,占比17.2%,研究生升学1人。

届本科毕业生人,考取硕士研究生56人,录取率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7.23%。其中,中国共产党历史考研率最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低。

毕业生二次考研分析

届毕业生参加二次考研人,考取研究生18人,录取比例为16.36%,二次考研的成功率相一次考研较低。

薪酬情况

本科生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达59.52%,其次为“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25.00%;硕士生在“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达28.57%,其次为“元-元”收入区间,所占比例为23.81%。

经管学院

学院现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有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6个学科专业方向。有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金融俄语1个特色本科专业。

经管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含经济学(56人)、金融学(58人)、金融俄语(28人)、财政学(61人)、会计学(人)、工商管理(46人)、旅游管理(38人)、市场营销(50人)8个专业;硕士毕业生15人(男生6人,女生9人),含会计学(2人)、行政管理(13人)2个专业。

届毕业生中共计人实现就业。其中就业人,升学35人,出国(境)4人,创业1人,待就业人。

各专业毕业生分性别就业率情况

届本科毕业生共35人选择了国内升学深造,出国出境深造共4人。

毕业生就业形式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人,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42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97人,自由职业6人,基层项目2人,自主创业1人。

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

本科毕业生其他企业(69%)、国有企业(22%)、机关(4%)、事业单位(3%);

研究生就业单位,其他企业(43%)、机关(36)、事业单位(14%)、国有企业(7%)。

月均收入及薪酬区间

届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75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元(46.70%),其次为-元(27.36%)。其中硕士-元区间占50.00%,-元区间占33.33%,-元区间占16.67%;本科毕业生-元区间占11.50%,-元区间占26.00%,-元区间占47.50%,-元区间占9.50%。

对于不同行业,在“建筑业”(元/月)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而在“金融业”领域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48元/月。

外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日语、汉语国际教育和翻译4个本科专业,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

外国语学院届毕业生共计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男生10人,女生人),含英语(54人)、翻译(26人)、日语(17人)和汉语国际教育(24人)4个专业;硕士毕业生15人(男生1人,女生14人),含学科教学(英语,11人)、课程与教学论(3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人)3个专业。

截止年12月底,届毕业生就业率为52.21%,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47.11%,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3.33%。

本科毕业生4个专业,英语专业就业率61.11%,翻译专业就业率46.15%,日语专业就业率29.41%,汉语国际教育就业率29.17%。

硕士毕业生3个专业中学科教学(英语)的就业率为90.91%,课程教学论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就业率%。

24名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单位,未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或薪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正在求职的有5人;不愿意在本专业行业就业,希望转行就业的1人;不就业拟升学27人;正在准备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招教考试、公务员考试的4人;其他暂时不就业2人。

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属性,入伍参军6人,中初教育单位24人,企业单位37人,机关事业单位4人,高等教育单位3人,其他企业4人。

毕业生毕业去向:以签订就业协议最多,共71人;本科生中升学14人;签订劳动合同49人;其他录用形式10人;应征义务兵6人。

届本科毕业生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4人,录取率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1.6%,硕士毕业生无人升学。

毕业生的薪酬情况:元以下21人,-元37人,-元33人,-元8人,元以上6人。总体来看,-元之间处于多数。

1
查看完整版本: 延安大学2020年各学院专业本硕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