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跟*走
栏目背景老干部是*执*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年12月23日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广大老干部对*怀有深厚感情,对*的事业无比忠诚。希望大家珍惜光荣历史,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治本色,继续做全面从严治*的坚定支持者和模范践行者,积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庆祝我*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全*上下大力开展*史学习教育的今天,中共延安市委老干部工作局与延安融媒体中心携手,特别推出广播访谈节目《追忆峥嵘岁月·献礼建*百年——*的故事我来讲》,邀请30位为延安贡献过青春与智慧的老干部走进广播直播间,为听众倾情讲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现在*的光辉照耀下,圣地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延安精神,奋力追赶超越的昂扬姿态。
传承红色基因发展延安水利本期嘉宾:赵西安,男,汉族,陕西延长县人,年12月生,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年9月陕西省水利学校毕业,先后在延长县水电局、延安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延安地区水利工作队、延安地区水利水保局、延安市水务局工作(期间-年在西北大学地理系水土保持专业学习)。曾任地区水利水保局水保科副科长、科长,年1月起任延安地区水利水保局副局长、市水务局副局长,年任延安市节水办主任(正县级),年任市水务局调研员,年退休。
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过水利水电工程、水利科学试验、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规划治理、淤地坝建设、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节约用水管理等多项工作,做出了一定成绩,曾被评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
退休后涉足水文化工作,被陕西省水利厅聘为陕西省水文化专家,担任《陕西水文化遗产名录》《陕西江河史话》撰稿人和《延安市水利志》主编,近两年结合*史教育挖掘整理延安时期红色水文化,在报刊杂志发表了部分作品。
毛主席、*中央在延安时期,就把兴修水利作为发展边区生产,改善群众生活的大事情,在极其困难条件下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新中国成立70多来,延安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共建成各类水库40多座,各类供水工程余处,解决城乡群众安全饮水多万人,兴修基本农田多万亩,发展灌溉面积80多万亩,建成淤地坝多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改善*土高原生态环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起水利,要说的太多,这里只选取不同时代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让大家对延安水利发展过程有所了解。幸福渠——延安时期的水利工程典范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里的幸福渠原名裴庄渠。年毛主席、*中央进驻延安,为了改善边区群众生活,特别注重在有条件的地方兴修水利,指示边区*府拨出专款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延安西川有大片的农田,西川河从中流过,但因水低川高,无法灌溉,解放前老百姓守着河水种旱地,一般年景收获也不多,遇上大旱仍然灾荒难度。年8月,边区*府决定修建裴庄渠,建设厅派出唯一的水利工程师丁仲文负责勘测设计,计划从枣园上游裴庄村附近的西川河引水,浇灌裴庄、枣园一带川地。丁仲文同志毕业于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前身),学习土木工程,抗战爆发后来延安参加革命。他利用专业知识和简陋的仪器设备完成了裴庄渠的勘测设计,这在延安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被报纸称为“边区第一座新式水利工程”。面对一无钢材,二无水泥的困难,就地取材,土法上马,拦河大坝采用了木桩碎石坝,放水闸门也只能暂时用木板。渠长6公里,可灌溉裴庄、庙嘴、莫家湾、枣园、侯家沟、杨家崖等6个村余亩农田。年枣园是中央社会部的驻地,裴庄渠在设计时,为了省工和引水通畅,径直从枣园院内穿过而未绕行,*中央进驻后,也未更改渠道走向,彰显了共产*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年9月,裴庄渠正式动工。建设厅拨款元,同时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发动受益区群众集资投工,每亩地收2元,全部工程投资了余元。当年开工到封冻,3个月时间完成了坝、闸、渡槽等主要工程。年3月解冻再开工,完成了跌水、斗门等附属工程,4月底全部完工。4月29日,是裴庄渠开闸放水的第一天,当地群众隆重举行典礼大会。裴庄渠时为边区第一条长渠,为边区兴修水利起到了空前的示范带头作用,各地水利工程普遍发展起来。裴庄渠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陕北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暴雨又多集中在夏秋季,旱涝灾害无常。在连续三年大旱后,年6、7月间,延安及附近县又连降暴雨,洪水成灾,边区报纸载:6月30日洪水水头高约二丈,冲动了万斤大石,二尺直径的大树被拔起滚流而下,裴庄渠的拦河坝被冲毁,经过莫家湾石砭的水渠冲坍40公尺,靠近渠首的渠道或冲毁、或淤积,沿河庄稼严重受损,洪水为五十年来所罕见,除裴庄渠外,其他地方的水利工程也受到损失。灾情发生后,边区*府立即组织*民生产自救,同时,认真总结裴庄渠等水利工程受损的经验教训,研究工程重建方案。《新中华报》刊文指出:这次受灾虽大,但边区建设厅仍计划继续筑补,立即兴工,务使裴庄渠先放水,不误庄稼和菜蔬灌溉。在边区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建设厅再次拨出专款,裴庄渠重建工程于年10月再度动工,年4月19日,裴庄渠重建工程全部完工,做到不误农时,正常放水。裴庄渠灌溉面积大,沿途村庄多,管理工作很重要。工程在建时,就成立了“水利合作社”,在当地*府和建设厅指导下,民主推选出管理委员,分别担任主任、会计、宣传、组织、工程等工作,还设有指导员,成立监事会,具体负责上下游协调放水、渠道日程管护等工作。年,边区建设厅根据裴庄渠管理工作实际,成立了裴庄渠水利管理所,并经营30亩地的农场,种植菠菜、*瓜、西红柿、包心菜、白菜等当地稀有菜种,通过精心管理,获得大丰收,对周围农民起到了很大的示范带头作用,许多农户跑来农场参观请教,农场也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民改良蔬菜等种植,增加了群众收益,也供应了延安的中央机关和各类团体用菜市场。裴庄渠建成后,枣园川连年丰收,处处欢声笑语,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毛主席、*中央和边区*府,把裴庄渠称为“幸福渠”。随后边区*府又继续支持修建了子长渠、葫芦河渠、绥惠渠、南泥湾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和许多民间小型水利工程,增加了粮食产量和群众收入,受到边区人民的衷心拥戴。幸福渠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当年边区*和人民*府一切为群众利益服务的宗旨,边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边区水利工作者科学求实勇于担当的精神,成为宝贵的红色遗产。王瑶水库——艰苦创业的奇迹王瑶水库好多人都知道,是延安地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延河支流杏子河流域的王瑶村。年6月23日,毛主席从瓦窑堡去保安途中,曾在王瑶村住宿。上世纪70年代,为了加快治理延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延安地区贯彻毛主席《复电》精神,动员受益区安塞、延安、延长三县一市(当时延安划分为延安县和延安市)00余名干部群众开赴工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水库工程建设,当时工程定名“红旗水库”。红旗水库水库坝高55米,铺底宽度米,坝顶长米,库容2.03亿立方米,总土方量万立方米,石方量6万多立方米,相当要把一座山搬到杏子河上。那时的国家底子薄,延安地区条件更差,水库施工只有少量的机械用来土坝碾压,主要工具就是架子车、铁锨、镢头,多万土方只能靠人力一车车送上坝顶,困难有如登天。为了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成立了工程*委和工程指挥部,由地区领导任*委书记和总指挥,干部民工按民兵组织编制,共组建3个团1个直属营,编制至班,抽调行*和技术干部70多人参加施工,要求干部跟班劳动,现场指挥,技术人员昼夜三班倒,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测。为了解决住宿,在40里长的沟道挖土窑洞1多孔,搭建临时工棚80多间。民工生活每天补助3毛钱,干部和民工一样吃粗粮,睡土炕,夜以继日奋战在工地。如果用一幅画面形容水库工地,那就是红旗招展,口号喧天,人山人海,战天斗地!工地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根据工程进度提出战斗口号,比如“大战红五月,抢在洪水前”“战到五月底,坝升30米”,“坚决攻上40米,六月二十三日献厚礼”,鼓舞士气,明确主攻方向,施工高峰期间每天上坝土方达到10多方,平均10多方。年6月23日,大坝如期达到40米高度,工程指挥部召开誓师大会,纪念毛主席来王瑶36周年,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提出“不叫累,不叫苦,坚决攻上五十五”的决战口号,同时,将“红旗水库”改名为“王瑶水库”,进一步激励干部群众工作劳动积极性,使工程进度不断加快,提前一个月完成全部填土工程。水库建设中涌现出先进民兵连15个,先进排42个,先进班个,先进个人名。延安县青化砭63岁的老红*申仲来,连续出工7个月,大会战中又动员儿子儿媳来建水库,一家4口人3个上工地。延长县北京知青刘伟、延安川口民兵营副营长王永占奋不顾身跳进冰河截流。还有一些同志甚至为水库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王瑶水库主体工程在短短两年内建成,靠的的是什么,用工程总结报告上的一句话就是“继续发扬当年紧跟毛主席闹革命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这样的奇迹,也只有在共产*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才能创造。王瑶水库50年来发挥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显著的综合效益。只举一个例子,年王瑶水库供水工程建成,设计日供水量5万吨,延安城就此告别了“水荒”问题,20多年向延安城区供水约2.7亿吨,可以说为延安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上世纪60-70年代,延安各地还建成了子长中山川、延川寒砂石、吴起周湾、边墙、延安孙台、洛川拓家河、*陵郑家河等重点水库和许多中小型水利工程,为促进农业生产,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工程都是在困难条件下建成的,为延安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南沟门水利枢纽和*河引水工程——改革开放的硕果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延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能源化工、城市建设、高效农业日新月异,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同时,各行各业对水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年,全市用水量0.83亿立方米,0年增加到1.6亿立方米,年达到2.16亿立方米,许多地方出现了水危机。前边说过的王瑶水库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每天5万吨,刚开始绰绰有余,然而仅仅过了10多年,延安城区年供水量就从万吨增加到多万吨,超过了工程设计能力。着眼延安长远发展,建设新的水源工程迫在眉睫。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省委、省*府和市委、市*府把建设延安战略性水源工程——南沟门水利枢纽和*河引水工程,摆在重要位置,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陵县阿*镇寨头河村葫芦河上,距延长石油交口河炼油厂约3公里,由南沟门水库枢纽与引洛入葫工程组成,水库最大坝高65米,控制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总库容2.亿立方米,是我市在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概算总投资19.21亿元,年供水能力1.2亿立方米,主要向延安南部能源化工工业和*陵、洛川、富县县城及部分村镇生活供水,兼有防洪、灌溉、发电、生态补水等综合功能。工程从8年下半年动工,年10月截流,年3月大坝开始填筑,年6月大坝提前封顶,年12月水库正式下闸蓄水。为了尽快发挥效益,在枢纽工程建设同时,开工建设南北两线供水工程,南线工程于年9月提前向延安炼油厂供水,年向石化厂供水,目前还为*陵、洛川县城供水;北线工程于年建成,已向延能化等重点项目供水。南沟门水库形成00多亩水面,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已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定名龙栖湖水利风景区,正规划建设国家级水利风景区)。80多年前边区*府林伯渠主席视察葫芦河时,写下的“清澈长流葫芦河,塞上江南风景多。愿效李冰兴水利,桑麻万顷并嘉禾”动人诗篇,而如今,高峡平湖,水润圣地,强国富民,是对林老最好的告慰。
*河引水工程是延安北部重大水源工程,也是更具挑战性的高难度水利工程,可以用几个“最”来概括:一是延安有史以来的长距离、高扬程、大流量调水工程之最,从延川县延水关镇*河西岸取水,管线总长.78公里,最高扬程余米,年供水能力万立方米,可解决延安、延川、延长、子长和榆林市清涧县等工业园区和沿线万群众的用水问题;二是单体工程投资之最,工程概算投资45.13亿元;三是建设难度之最,共设计泵站9座、水库2座、水厂2座,泥沙预处理站1座,隧洞9条,沿线地质情况复杂,与高速公路、输气管线、电力通讯线路多处交叉,施工难度极大;四是应用新技术之最,泥沙处理、机电设备、水厂制水都是国际国内名牌和最先进工艺,延安东川水厂达到直饮水标准。*河引水工程从年11月开工,年主管线贯通,年6月30日正式向延安城区供水,年7月向延川县城、清涧县城供水。年底,延安城区已有近40万人吃上了安全优质的*河水。这两大水利工程都是在新世纪建设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自然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工程建设的环境条件、技术要求、程序都和过去有很大不同,困难和挑战都是空前的。一是前期工作复杂,二是征迁工作量大,三是施工难度大,四是质量安全、环境保护要求更高。工程建设者在市委、市*府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打破常规,忘我奋斗,如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使全市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增加了一倍多(年供水能力从0年的1.6亿立方米增加到3.7亿立方米),从根本上缓解了延安用水困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革命圣地形象,做出了新的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人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觉得,延安水利的发展里程,体现了*领导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的奋斗过程,体现了共产*人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各级干部包括水利工作者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的生动实践,所以,从边区时期到现在的延安水利建设,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我们传承发扬的红色基因,从而也是我们开展*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中汲取*治营养,校准前进方向,获得前进动力,进一步做好各项水利工作,更多的惠及广大百姓。*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延安水利部门努力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府的决策部署,在农村安全饮水、水污染防治、节约用水、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显著,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白龙江(甘肃)引水、龙安水库、王瑶水库加坝扩容等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延安水利未来可期!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