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去学习书院,约吗延安精神在创新中传承
TUhjnbcbe - 2024/10/13 16:58:00


  央广网延安1月30日消息(记者陈锐海)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年到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


  而今,延安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游客慕名而来,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


  “从知青岁月中找到成长困惑的答案”


  大雪纷飞,寒意裹挟着延安。延安谷溪书馆里,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34名学生代表齐聚在年近八旬的曹谷溪身边,听他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墙上的照片以及背后的知青故事让青年们入神,书馆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


  来自河南郑州大学的程玲玲说:“曹谷溪老人的讲解,使我从梁家河知青岁月中找到了成长困惑的答案,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几十公里外的梁家河,一批又一批寻找“大学问”的游人踏雪而来。“唯有扎根人民才会深爱人民”,“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梁家河的一山一水,一峁一梁,让人们对“初心”二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而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来自广东的大学生邵刚静静地站在旧址着沉思。“胃里的那块空白,只有家的味道才能填满。信念里的那颗初心,有了延安的味道才能坚定。”这是他在
  “传承延安精神是我的一个使命”


  延安市安塞区县城北园则沟的半坡上,一座农家小院的来访者络绎不绝,他们都是来听曹凯老人讲革命经历、亲身感受和学习体会的。如今,这个小院已经成了红色教育的新平台。


  曹凯是一名离休干部,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离休后,他义务宣讲余场,听众达万人次,被誉为“行万里路、给万人讲,育百万人”的革命老人。


  年,年愈八旬的曹凯感到身体已难以远行,拿出60万元积蓄,再动员三个儿子捐献的30万元,将自家的小院改造,建起了“曹凯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并亲自讲解。没给儿女攒下钱财,却留给后代丰厚的精神财富,曹凯老人说:“传承延安精神是我的一个使命,这辈子就干这件事儿了。”


  老革命,新思想。红色基因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个前来“取经者”感触颇深,大家拿起笔写下了自己的参观感悟:要当好延安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


  传承延安精神的,不只是老一辈革命人,还有新一代年轻人。


  肖子曦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自从她参加学校的“延安精神小小讲解团”后,每逢节假日就在革命旧址的景区里,用稚嫩的声音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义务讲解。


  年以来,延安市“小小讲解员”义务宣讲革命传统的工作已经坚持了25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团体多个,听取讲解的观众达50万人之多。目前全市有“小小讲解员”名,从革命圣地讲到首都北京,从校园讲到“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成为延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的一张亮丽名片。


  “去学习书院,约吗?”


  除了讲解员的讲述,延安学习书院也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这个学习教育基地,不仅来延的游客痴迷,延安人更加“乐享”。下班后、节假日,“去学习书院,约吗?”只要这句话发到朋友圈,就能得到响应。


  书院自年5月4日揭牌开馆以来,学习大军通过观摩体会、专题讨论、学习分享、读书讲堂、教育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截至年12月底,约有7万人前来书院参观学习,其中团队讲解接待批次,人,报告厅使用次,人。这里已成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高地。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书院中央8个醒目的大字与其上方的中国梦浮雕构成了有机的整体,象征着蓬勃发展的中国正奔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去学习书院,约吗延安精神在创新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