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陈怡平生态科学为民生
TUhjnbcbe - 2023/9/1 23:45:00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陈怡平介绍他的小麦新品系——“*”。本报记者张梅摄

陈怡平(左四)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开展技术指导(资料照片)。本报通讯员张行勇摄

魏杰制印

学人小传

陈怡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陕西省*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长期以来专注生态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在秦岭生态保护和*土高原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本报记者张梅

20多年来,陈怡平主要在做“三件事”:激光诱变小麦育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土高原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

在陈怡平看来,这“三件事”不仅是他的应用生态科学研究从理论不断走向实际应用的体现,更是他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以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就是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用科技增进民生福祉!”11月15日,陈怡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一个小麦新品系的诞生

年,陈怡平考取西北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生态学家王勋陵先生学习污染生态学,开启了科研之路。“当时,王先生给我的课题是研究激光辐射种子,揭示幼苗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与机理。”陈怡平介绍。

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而言,发现一些前人没能发现的规律,发表几篇文章,科研任务就算完成了,而陈怡平总觉得研究还能再深入一些。当别人把做完实验的植物种子或者幼苗当作实验垃圾丢掉的时候,他选择把它们种在试验田里,再继续观察、研究。“我就是想看看经过激光诱变的植物,跟其他植物到底有哪些不同。”陈怡平回忆。

如何使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也一直困扰着陈怡平。

年,陈怡平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深造,遇到国际著名植物生理生态学家詹姆斯。了解到陈怡平的研究内容后,詹姆斯对他说,这项研究很有意义,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人类社会,不是为了发文章,发文章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詹姆斯还鼓励陈怡平利用前期的研究成果,开展激光诱变农作物育种。

回国后,陈怡平开始采用激光、磁场、超声等技术诱变关中主栽小麦优良品种——“小偃22号”种子,选取对干旱、冷冻、重金属等胁迫逆境适应能力强的突变体后代,经过近10年的选育,最终获得了一个优良的小麦新品系——“*”。

近3年,“*”在多个试验站试验中均表现出优良的高抗丰产综合特征。今年6月2日,专家组对“*”大荔县年示范田进行了实产验收,实收亩产达到.19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小麦新品系“*”具有节水耐旱、抗冻、优质、丰产性突出等优良特性,建议尽快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的河南区域试验,同时也在进行该品系相关优良性状遗传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陈怡平介绍。

育种周期长,过程艰辛。常常有人问陈怡平:“您是研究生态环境的,为什么要那么大费周章地去育种?”

陈怡平总是回答:“我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能真正服务社会!生态环境的研究和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农作物是生态系统中关键的一环。集成现代物理、化学技术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凝结着我们团队对生态科学研究的理念追求和技术成果。”

■一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的成立

今年9月20日,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揭牌成立,陈怡平担任该重点实验室主任。

该实验室成立,与陈怡平作为陕西省*协常委撰写的一条社情民意信息有很大的关系。

年10月,陈怡平向省*协提交了题为《立足秦岭生态保护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在陕西建立秦岭生态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秦岭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植被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为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和水源涵养提供科技支撑。

陈怡平没想到的是,这条社情民意信息经省*协报送后,很快就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批复。经各方共同努力,今年7月,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经省科技厅批准建设。

秦岭生态环境研究与保护一直是陈怡平团队的科研重点。

陈怡平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是从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怡平生态科学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