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5月16日,雨后的厦门海天澄明、白鹭翩跹。这天,厦门城市*建学院共有14个*务工作培训班正在同步进行中,来自天南海北多名学员齐聚于此,忙碌紧张的场面不禁浮现脑海。
走进厦门城市*建学院院部,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洁净的小楼静谧自怡,看不到连排的教室和纷拥的学员,只有墙上的教学汇总电子屏不时闪烁,实时刷新着散布于各个分院和实训基地的培训动态。
城市就是课堂,同行就是老师,相互切磋、现场交流。这种独具特色的*务培训班,从年7月学院成立至今,已开办多期、培训2万多人次,深受全国各地基层*务干部喜爱。
培训班里究竟藏着什么秘方,让年轻的学院散发如此魅力?
应时而创应势而立
瞄准基层“痛点”的探索创新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全面加强*的领导和*的建设,坚决改变管*治*宽松软状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央密集出台和修订《中国共产*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内法规条例,怎样让基层*务干部学深弄懂、规范执行,准确传导到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推动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是基层*员教育培训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面从严治*向基层延伸,基层*务干部对专业化培训需求日益膨胀,迫切需要细分基层*建的不同领域,打造专业化培训体系,让基层*务干部有归属感。”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沈阳分析说,“当前各级*校、干部学院等实体化培训阵地,对象主要是*员领导干部,且资源有限、方式传统,基层*务干部很难企及。我们聚焦以*支部书记为主体的基层*务干部,正好填补了这块空白、纾解了基层痛点,可以说是应时而创、应势而立。”
说起基层*务干部培训的“痛点”,厦门市翔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纪清渊深有体会,谓之为“三难”:师资难,师资大部分是土专家,请大学教授七弯八绕;组织难,基层培训都是大课堂,动辄三四百人,吃住行都叫人头疼;成效难,大班化教学,单一的理论授课,不能真正解渴。厦门国贸控股*办主任叶厚飞也发现,国企*务干部急需专业化培训,大多数*务干部是兼职,平时业务繁忙,*建工作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真正能深入研究*建工作的少之又少。
在很多基层*务干部看来,厦门城市*建学院的诞生,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是厦门基层*建工作数十年探索实践的产物,有着深厚的理论准备和经验土壤,可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近年来,厦门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建工作,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建品牌和*建示范点,比如厦门园区非公*建“六化经验”、“厦门*建e家”、城市基层*建创新发展、互联网企业*建“四维模式”、*建引领小区治理、*员教育“微视频”大赛等,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得到了上级高度肯定和全国同行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