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CTV-3推出“开学季”《文艺课堂》节目,让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心灵。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受邀讲授“文学课”。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凭借着深厚的文化素养,王立群教授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了古典文学之美。而这早已不是王教授第一次登上央视,作为《百家讲坛》等节目的“常客”,王老师曾多次为万千观众讲解历史、文化知识,揽获众多“粉丝”。本期推送,小编就为你讲述王立群教授的故事,让大师品格感召精神、引领成长!
高考两度失利,后直升研究生
年3月14日,王立群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祖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年,王立群第一次参加高考,虽然达到了清华的录取分数线,但由于*审的原因,未等发榜就当起了小学代课老师。年恢复高考,因为不符合报考条件,他再次跟高考失之交臂。
直至年恢复招收研究生,王立群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从高中生直考研究生!
想法很好,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困难很多,一是没有教材,二是没学过大学课程,三是工作繁忙。“当时最头疼的是外语,我高中时代学的是俄语,丢了14年,重新捡起来非常不易。”王立群向同事借了本《俄语》教材,就开始复习,啃了大半年,终于顺利过关。
就这样,无缘大学生活的王立群顺利考上了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这是他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转折。
年,王立群研究生毕业留校,开讲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随后的24年,王立群一路从讲师走向教授、博士生导师,直至后来遇上人生另一大重要转折。
登上百家讲坛,学术生命常青
年底,央视《百家讲坛》到河南大学海选主讲人,凭借对《史记》无与伦比的熟悉与喜爱,王立群用独到的视角对项羽做出深层立体的别样解读,最终脱颖而出,于年登上百家讲坛。并以风趣幽默又不失学术含量的“王氏风格”征服观众,红遍全国。那一年,他61岁。
从此,他成为央视常客:登上《百家讲坛》,以文学院教授身份讲历史,一讲就是十多年,被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在《中华百家姓》做嘉宾,解读姓氏故事;走进《中国诗词大会》,回归自己的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与观众共享古诗词之美……
迅速爆红,并始终保持着常青树般的蓬勃学术生命力,家喻户晓、长盛不衰的背后,其实是扎实深厚的积累。
王立群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研究古典文献学的,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有文献依据。”对于自己的学术功底,王立群颇为自信,因为所有讲解的人物,他都经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比如讲韩信,他会把期刊网上评价韩信的文章“一网打尽”,对学术界的研究现象了然于胸。他是一位认真的学者,做学问,上《百家讲坛》,无不如此。
王立群教授的人生经历已足够令人动容,他的治学精神更是令人敬佩。愿河大学子以王立群教授等一众名师为榜样,始终秉持“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在治学路上保持严谨的态度,不断提升,向更高处攀登,与更优秀的自己相遇!
原素材来源:央视文艺、中华读书报官微、河大新闻网、固始永和高级中学官微、开封市文广旅局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