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三五”以来,延安市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支柱地位不断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产业贡献明显提高
(一)国民经济中占比提高
十三五期间,延安市建筑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4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62.3%,建筑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为10.16%。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比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二)建筑业规模逐年壮大,企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年,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下同)建筑企业总数为户,比年户增加75户,增长51.0%。其中:一级资质企业7户,比年增加4户,增长1.3倍;二级资质企业户,比年增加42户,增长44.7%;三级资质企业79户,比年增加29户,增长58.0%。
(三)建筑企业结构和占比趋于优化
按专业类别划分,年房屋建筑业完成产值.46亿元,占全部企业比重为84.8%,比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20.87亿元,占比为13.1%,比年提高9.9个百分点;建筑安装业完成产值2.2亿元,占比为1.4%,比年提高0.4个百分点;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完成产值1.25亿元,占比为0.8%,,比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按资质类型划分,年总承包一级企业完成产值18.78亿元,占比为11.8%,比年下降3个百分点;二级企业完成产值.13亿元,占比为75.2%,比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级企业完成产值19.35亿元,占比为12.1%,比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专业承包二级企业完成产值0.86亿元,占比为0.5%。三级企业完成产值0.66亿元,占比为0.4%。
二、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一)建筑业规模逐渐扩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不断跃上新台阶,自年,建筑业总产值连续突破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大关,年产值达到.78亿元,年均增速达8.7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亿元,安装工程产值26.08亿元,其他产值5.59亿元。
(二)承揽业务能力增强,施工规模逐年扩大。年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签订的合同额为.77亿元,比年增加75.78亿元,增长53.0%。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为71.28亿元,比年增加13.85亿元,增长24.1%;本年新签合同额为.49亿元,比年增加61.93亿元,增长72.4%。
(三)新增资质建筑企业贡献突出。年延安市新增资质建筑企业25家,比年增加9家,增长56.3%;新增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11.3%,比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新增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9亿元,比年增加2.14亿元,增长80.8%。年新增企业产值占全部总产值比重达3.0%,比年提高0.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1个百分点,比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四)建筑企业吸纳工人就业,缓解一部分社会压力。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十三五”期间随着延安市建筑业队伍不断扩大,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起到显著的作用。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期末从业人数达到人,平均每个建筑业企业带动人就业。
三、存在问题
(一)建筑企业总量规模偏小,排名全省靠后
年,全市共有资质内建筑企业家,仅占全省企业总量的6.1%,排名与汉中并列第五位。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亿元,排名全省第六位,产值总量仅占全省的1.9%,占比仅高于铜川、商洛和杨凌,充分反映出延安市建筑业生产规模总体偏小的特点。
(二)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年末,全市建筑业签订合同额.77亿元,下降0.3%。其中,本年新签合同为.4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减少,后劲不足。延安市资质内建筑企业承接工程项目的难度在不断增加,多数企业“吃老本”现象突出,将会面临严峻的生产发展挑战。
(三)县(市、区)差异较大
年,从企业个数看,宝塔区共有户,占全部企业的58.6%,其余12县(市、区)企业为92户,占比为41.4%;从总量看,宝塔区建筑业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七成,占到79.4%,其余县(市、区)无论从企业户数还是产值总量,远低于宝塔区。
(四)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年延安市建筑业从业人员总人数为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人,仅占23.6%。从我市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结构看,建筑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紧缺,不利于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建议及措施
(一)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
扶持本地龙头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扶优扶强,优化专业类别结构和布局,扶持高等级资质企业、专业企业发展,打造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做专做精、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比例协调、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建筑业发展格局,促进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服务业转变,增强本市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一方面是住建部门要做好建筑行业的市场管理并及时为本市的建筑企业提供服务,确保各企业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市场信息。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和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招标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对施工企业要严格资质审查,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抓住当前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有利时机,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整合企业有效资源,做大企业规模,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层次,支持和帮助提升企业资质等级,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使企业用工人数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市转移就业和城镇化进程。
图文:白雪
审核:崔全
审定:曹培霞
编辑:杜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