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富利(中)指导城市社区*建工作
8年来,他一心扑在*务工作上,始终以一名共产*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做人,务实干事,求实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最美的自己。5个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26个市级*建综合示范点,是他经过多少个日夜,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现如今,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对卫富利来说,这些成绩是对自己工作最好的褒奖。他先后获评全省《当代陕西》学刊用刊暨发行工作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建通讯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优秀包扶干部”等。年7月,他获得延安市优秀*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初出茅庐深悟笃行“进了组织部,年年有进步。”年3月,由于工作突出,卫富利被调动到组织部工作。同大多数人一样,组织部对他来说亦是那样的神秘和向往。然而,留给他的第一印象却是严肃、忙碌。在“严肃、忙碌”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岗位上,也就在“严肃、忙碌”中,他收获了自己的快乐和成长。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务工作者?对当时的他来说,是一头雾水,没有方向,没有切口,用陌生、盲从来形容也算贴切。卫富利(左)在社区认领“微心愿”
坚定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刚进组织部,他便一头扎进办公室,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在上级文件、*报*刊、*建杂志中“补脑”,在关爱*员、联系群众、团结同事中“取经”,在办文办会、化解矛盾、服务基层中“笃行”。年7月,适逢延长县百年不遇的暴雨灾害,同事们纷纷投入到抢险救灾中,而他的任务就是守好办公室,当好联络员。对于进入组织部不足“百天”的一名新兵,这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灾情就是命令,坚守就是担当。一个多月里,面对上级组织部门数十个科室的工作部署,他往返于单位各个科室之间,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一项工作都没有落下,反而把所有工作都摸了个遍,组织工作流程在他头脑中的脉络越来越清晰,他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劲头变得更足。敢干事,能干事。在接下来的*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铆足了劲、冲在了前,组织部机关教育实践活动有声有色、有力有效。他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自己受益最大,思想得到淬炼,心灵得到洗礼,甘做一粒埋在泥土里的种子。渐入佳境得心应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务工作,卫富利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从盲从到思考的过程。他认为,要把新思想传导到基层*组织这根“神经末梢”,让基层*组织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服务群众。寻真理,求真知。从年开始,他先后经历了“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集中教育,他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他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通过各类主题实践活动,让*的创新理论在广大*员干部中扎下了根、发出了芽,更是在他的心中开出了花、结出了果。鼓干劲,求实效。在年,他开始全面接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过实地调研、分析研判,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全市率先推行*支部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建创建。通过3年的努力,全县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向前推动,*组织的组织力有了更高提升。卫富利(右)为学生赠送篮球,实现“微心愿”
他常说,*建品牌创建必须要与当地产业、文化等内容相结合,这样的品牌才更有特色和内涵,才更能深入人心,这样的*组织才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过去的黑家堡镇瓦村,村民矛盾较多,民心涣散。针对这一村情,他创建了“民心*建”,在*支部带领下,瓦村由一个“烂干村”变成了现在的全省村级*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红心*建”“民心*建”“幸福*建”“红烛*建”等20多个品牌就像烟花一样遍地开。而这些对于他来说,正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果实。驾轻就熟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不负韶华。”在取得的成绩面前,卫富利没有骄傲,他坚持以苦干实干的态度、守正创新的理念,谋划和推动工作。也就是这种态度和理念,为他在推动*建改革创新中打下“基石”。找盲点,破难题。年,他率先在全市启动了镇村档案规范化建设,为全县*的建设、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工作推进打下坚实基础,他执笔的《关于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的思考》荣获全市组织工作重点课题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截至目前,共建成镇村标准化档案室38个,整理归档各类档案1.8万余卷,建立村干部档案余卷,1.8万余农户建立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卫富利(右一)指导社区中老年活动中心建设
找难点,破机制。他在槐里坪社区“红色磁场”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拓展“红色磁场”*建品牌,在全县所有城市社区推行“四三”工作法,通过街道*工委“掌舵”,社区“大*委”“搭台”、小区*支部“唱戏”、楼栋*小组“亮牌”模式,形成了共驻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红色磁场”*建模式引领城市社区治理》荣获全市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成果三等奖。找堵点,破瓶颈。他坚持用新发展理念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立足村情实际,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上,探索提出了“产业带动型”“乡村服务型”“混合经营型”等8种符合延长实际的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安沟镇朱家河村酒坊,就是“混合经营型”模式的一个缩影,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年的“0”突破到年的9万多元。回忆芳华,致敬青春。卫富利说:“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的青春芳华正因这个平凡的岗位而更美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