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黄河,变了
TUhjnbcbe - 2021/9/12 20:43:00
中西医诊疗白癜风哪个更有效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114/4517321.html

*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之际,人民网记者从*河源头出发,顺流而下,看发展、写变化、展成就,在两岸奏响“大河强音”的新时代乐章。

三门峡*河生态廊道外的大河宽阔。人民网陈泰安摄

“大河强音”生态篇:浑水变清波景美人安乐

河南三门峡,紧临*河新修成的沿河步道,一侧绿草如茵,一侧尽览*河盛景,行人漫步其上,心旷神怡。

“现在一有空就约着朋友来玩,坐在河边吹着小风聊着天,孩子们在旁边追逐嬉戏,感觉心情特别舒畅。”三门峡市民*笑容满面地说,“这条生态廊道就是我们的幸福大道。”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经9个省区,全长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这条浩荡雄浑的中华母亲河,从巴颜喀拉山支脉呈“几字形”蜿蜒而来,自西向东,一路长风高浪飞洒。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片流域生息繁衍。

年9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作出了加强*河治理保护、推动*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一年来,沿*9省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河水流淌过的地方,环境越来越美,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母亲河造福人民的幸福乐章越发响亮。

污水河变身景观河,居民不搬家了

上:治理前的雷坛河,污水经断裂的排污管道直接排入河中。

下:治理后的雷坛河,岸边绿树成荫。

均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甘肃兰州,是*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九曲*河流经这里,分出多条一级支流,其中一条便是雷坛河。这条本该哺育一方儿女的河流,却因河水黑臭问题一度令沿线居民饱受困扰。

“我6岁就随父母来到兰州,那时这里就是一条臭水河,污水不经过处理就直排到雷坛河中。一到夏天,河边蚊子非常多,就算天气再热我们也不敢开窗通风。”回忆起雷坛河整治前的情景,兰州市民王女士不无感慨地说,当时糟糕的环境一度让她动了搬家的念头。

年3月起,兰州七里河区启动对雷坛河的全线整治;今年6月30日,长达26.32公里的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主管线路全部铺设完工,居民生活污水正式接入主管,雷坛河终于不再黑臭。王女士说,“污水全部被收集,家门口的山上绿树成荫。污水河成了景观河,我们一家人决定不搬了。”

一路向东,距离兰州公里的陕西延安,延长县七里村街道寺家河口村的村民也见证了一场臭水沟的华丽变身。

顺着寺家口村的沟道一路前行,随处可见白铁皮包裹的粗管道,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这是污水收集管道。村民只要将生活污水倒入自家门口的收集口,污水就顺着管道输送至延河箱涵,再由箱涵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以前这里的面貌,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生活污水顺着沟道直接倒下去,一到夏天就恶臭熏天。”72岁的村民房勇搬来这里已经5年了,看到近两年延河治理带来的变化,他赞不绝口。“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污水排放管道,臭水沟不见了,河水变清了,日子也变好了。”

延长县河长办公室副主任段*辉说,“目前污水收集率已经达到90%以上,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由劣质五类水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保证污水不入延河不入*河,河岸三季有花。”

近年来,宁夏银川通过严格落实“河长制”,减少了入*污染物排放量,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年,河南首次使用无人机对省内余公里*河干流进行沿线排查,《山西省*河(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方案》出台……这些措施和成果,正是沿*省份下大气力联手推进*河污染治理的缩影。

固沙定土,*河水变清了

如今的老牛湾水是绿的,两岸也绿意盎然。人民网王慧摄

位于晋蒙交界处的老牛湾,南依山西偏关县,北望内蒙古清水河县,西邻准格尔旗。登高俯瞰,奔腾向前的河水在这里绕着准格尔大峡谷迂回徘徊,连续拐了两个相反方向的大转弯。

多年来,准格尔旗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水土流失,培育森林植被,从源头涵养水土。截至年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保存面积.6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多座,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65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0%,入*泥沙大幅度减少。

作为当地曾经出了名的贫困村,老牛湾如今拦住了泥沙,水清了,山头绿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跟着好起来了。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地质遗迹保护与建设科科长史跃中告诉记者,“*河变绿以后,风景美不胜收,村民办起了农家乐,老牛湾村也成了清水河县最富有的村庄。”

在四川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昔日荒坡已生发出层层青绿,远远看过去,山坡被高山柳沙障编成的网围栏牢牢“锁”住,留下大小均匀的网痕。

“高山柳韧性好,不仅可以有效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其自身还能在沙地中自如生发……”若尔盖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蒙嘉文站在治沙点附近的边坡,一边低头仔细查看高山柳沙障的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选择高山柳固沙的原因。

若尔盖通过高山柳沙障对沙化地块进行治理,目前初见成效。人民网郭莹摄

蒙嘉文说,“目前,若尔盖沙害已经实现了可控可治理,大部分流动沙地已转变为固定沙地。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人工巡视转变为无人机、大数据平台、监控平台的综合利用。”

今年以来,“*河水变清了”的感叹不时见诸报端,壶口瀑布的浊浪变清流,往年翻沙的河水如今渐渐澄澈。*河水不“*”了,入河泥沙变少了,正是沿岸水土保持治理有了大成效的印证。

漫天*沙消失,湿地动植物回来了

如诗如画的花湖湿地。如科供图

8月,若尔盖迎来旅游旺季,五色的格桑花在绿茵中随意散布,漫山遍野的牛羊在悠闲地食草。游客纷至沓来,让湿地的藏族管护员如科变得更加忙碌,要确保区域内野生动物安全栖息,还要不断向往来游客进行文明劝导。

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如科今年53岁,已经在若尔盖花湖景区工作2年,见证了湿地生态修复重塑的全过程。自年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策以来,若尔盖已累计投入万元,以一次性补助还湿、季节性限牧还湿、禁止性退牧还湿、草畜平衡试点等方式,探索湿地生态系统最佳的保护模式。

在如科的手机里,保存着几百张湿地野生鸟类的照片,既有花湖的明星动物黑颈鹤,也有今年才在湿地发现的东方白鹳。这些鸟类是否安全生活,湿地是否又有新物种出现,都会被如科记录下来,上传到湿地管护员管理平台上,供研究人员研究分析。

“草原精灵”黑颈鹤。如科供图

今年刚出生的黑颈鹤稚鸟。如科供图

“这边有两只,你看那边,还有几只!”采访中,如科指着远方让记者看,一对黑颈鹤正带着稚鸟学习飞翔。如科说,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惯常在草海湿地繁衍生息,黑颈鹤的数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地生态环境优良程度。这对黑颈鹤就是今年三月飞回来的,小鹤也是在湖边出生。

济南*河湿地的东方白鹳。肖东庆供图

沿*而下,在入海口所在的山东,我们遇到了生态摄影爱好者肖东庆。老肖退休前是济南*河河务局的工作人员,常年的工作让他对*河有着特殊的感情。

“近年来,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河滩内湿地星罗棋布,水流清冽,成为水生植物和鸟类的天堂。”说起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肖东庆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曾经的*河济南段*沙漫天,如今每天都可以看到成群的鸟儿在湿地深处展翅飞翔、悠然觅食。老肖说,有时还能拍到“鸟中熊猫”——震旦鸦雀。

济南*河湿地景。肖东庆供图

记者了解到,为改善*河流域生态环境,今年春季济南河务局共植树6.8万株,实施完成了济南*河堤防绿化提升工程,新植白皮松、雪松、白蜡等8万株,消除了淤背区空白段22.33公里。目前,*河堤防已建设成为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进入秋冬时节,景区万米堤防一侧的00多亩银杏树就披上了金色的衣裳。肖东庆说,“远远望去,满眼尽是‘*金甲’。”

*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鹭飞翔。孙劲松摄

*河源头,三江源核心区的龙羊峡库区南岸,造林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如今已有漫山遍野的丛林。

甘肃兰州,废弃的兰铁水泵站升级改造成观景台,绿树成荫,行人如织,成了市民亲水、观河、纳凉的好去处。

*河入海口,*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逐年改善,鸟类由建区时的87种增加到种,如今成了亚洲最大卷羽鹈鹕迁徙停歇地。

……

从西往东,顺流而下,生态好景色连绵不绝。*河人不懈治水固沙培绿,淘清了河水守住了青山。这首9地联弹的生态协奏曲,谱出大河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

“大河强音”发展篇:

“颜值”变“产值”,兴业又富民

九曲*河,纵横万里。

“沿*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沿岸9省区绘出“绿富”共赢新蓝图。自此,“大河强音”的新时代乐章,在两岸奏响。

“绿富”共赢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

滔滔*河在遇到华山阻挡后陡然东流,在河南段勾勒出*河大“几”字弯的重要一笔。

小秦岭风景图。人民网陈泰安摄

坐落于此的小秦岭,曾是全国第二大*金生产基地主产区。“年-年,累计生产*金余吨”“最快的一年,GDP增长33%”……一项项数据,记录着这座藏金埋银之地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过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记录下了半个多世纪来的粗放开采给小秦岭带来的“满山疮痍”。

大西峪郭氏矿业80坑口北渣坡整治前后。小秦岭保护区供图

“那时候河里都是黏稠的灰水,像泥浆一样,根本没法浇地。”谈起过去,家住小秦岭附近的农民大叔感慨颇深。

“这样下去不行!必须还小秦岭以宁静,还母亲河以清流。”痛定思痛,当地*府立下*令状,一场再造小秦岭的生态文明捍卫战在河南打响。

关闭多个坑口;拆除.4万个生产生活设施;栽植75.7万株苗木……年3月至今,共有77万人次投入到小秦岭矿山治理修复的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89亿元。

如今,站在枣香苑00坑口处举目四望,绿意浓浓,不见喧嚣,只闻鸟鸣。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山、水、林”相依相偎,小秦岭处处生景。当地*府借此契机,开始实施经济转型。旅游业替代*金生产,成为当地的“王牌”支柱。地处小秦岭的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去年曾创下3天吸引游客0万人次的纪录。

*河北岸,类似的故事也在上演。

在内蒙古清水河县,登高俯瞰老牛湾,一泻千里奔腾向前的*河绕着准格尔大峡谷迂回徘徊,形成“S”形大弯。

别看现在水清民富,曾经的老牛湾村,荒山秃岭,地瘠人穷,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

“变化如此之大,当地有啥妙招?”

“除了集中连片治理、培育森林植被,上下游兴建的库坝工程也起到了调节平衡的作用。”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地质遗迹保护与建设科科长史跃中说,在一系列治理项目的顺利推进下,截至年底,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0%。

清水河县老牛湾村农家乐小院。人民网王慧摄

“*河变绿以后,旅游业开始发达起来,村民办起了农家乐,老牛湾村成了清水河县最富有的村庄,老百姓也跟着富了起来。”史跃中感叹道。

一条水脉便是一条潜在经济带。小秦岭和老牛湾村从“*”到“绿”的转变,正是“做活水文章,吃上生态饭”的生动范例。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沿岸9省区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探索,仍在继续。

主动谋变,产业“自清”蹚发展新路

在青海绵延多公里的*河干流线上,“盘活沿*经济,助推产业升级”的故事正在书写。

曲麻莱县第二完全小学的学生初次见到摄像镜头。人民网蒋莹摄

“你好、谢谢……”

在平均海拔0米的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第二完全小学,初次面对镜头的孩子们丝毫未显生涩,热情地与记者打招呼。

“过去,这里取暖设备落后,孩子们冬天上课很遭罪。”曲麻莱县县长尼玛扎西说。

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的曲麻莱县,是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仅有零下3.3℃。年以前,靠牛粪炉取暖是牧民们世代过冬的方式。

曲麻莱县被淘汰的烧煤炉子。人民网蒋莹摄

“牛粪燃烧快、热效率不高,不烧时屋子里的温度立马就降下来了。”尼玛扎西边说边摆手,“牛粪都拿去取暖了,草原的肥料就跟着少了。”

粗放的取暖方式行不通。改革,势在必行。

年,曲麻莱县告别传统的牛粪炉,迎来燃煤锅炉供暖的时代。

“取暖效果如何?”面对记者的追问,尼玛扎西皱了皱眉,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县供暖面积6.9万平方米,年耗煤总量约0.8万吨,年耗电39万千瓦时,每月每平方米运行费用达5.53元,年运行费用万元,成本太高了,行不通。”

成本高,污染大,在江源之地,燃煤取暖不适合。

为了寻找清洁有效的取暖方式,年,曲麻莱县**班子组成工作组分赴北京、河北、青海果洛州等地对清洁能源煤改电进行专项考察;年,曲麻莱县投资2万元,先行对学校、敬老院、**部门等公共场所进行供暖改造。当地清洁取暖的序幕,由此拉开。

尼玛扎西告诉记者,目前,曲麻莱县清洁取暖试点及配套设施项目实施方案已经编制完成,“曲麻莱地处*河源头,产业转型这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距曲麻莱县多公里的陕西榆林,也在加快产业升级的路上主动求变。

作为资源型城市,如何在“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下,规避“资源陷阱”,加快转型升级,成为榆林首要思考的问题。

“身为国内同等规模相对一流的能源化工企业,效益好才有竞争力,所以在能源转化效益上要高。”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宏伟说,经过一系列探索,该公司找到了破解“产业结构单一”难题的方法,“年,我们将公司采购的煤炭通过加工生产,转化成聚乙烯、聚丙烯、硫磺等多种化工产品。全年买煤的成本约为7.9亿元,产值能达到56个亿。”

“主动谋变”,诸多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河两岸,创新驱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润泽民心,*河人家拥抱幸福新生活

陕西宜川县壶口镇曹家庄村,贫困户王吉明正在苹果园里忙碌着,几个月后成熟的苹果将为他带来不错的收成。

“种苹果之后生活变好了不少,这活干起来有劲。”王吉明指着园里的果树说,保守估计,每亩苹果纯收入能有一万多元,“有了这些苹果,致富奔小康不成问题。”

和王吉明一样,得益于苹果种植,宜川全县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我们现在将贫困户全部纳入“企业+合作社+果农的联结机制,业、合作社优先高出产地价收购贫困户苹果。”延安市市长薛占海介绍说,当地持续推进以苹果为主的产业扶贫,苹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万亩,产量达到万吨,“我们还上线了智能选果线和冷气库,免费为贫困户上线分选、入库贮藏苹果。”

在山西永和县,截至年,3.6万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工程实施,覆盖全县7个乡镇、46个行*村,涉及贫困户户,按目前的经济林管护成效,三年后亩均增产20%,可有效帮助贫困户稳产增收;

在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生态补偿项目真正落到了实处,当地*府鼓励牧民积极参与河道、草原、湿地管护工作,让他们在拥有稳定收入的同时,自觉承担保护湿地的重任,真正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齐头并进;

……

从年复一年在*土里刨食,到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无数水上人家倚靠在母亲河的臂弯中,走向小康。

因*河而生,因*河而美,因*河而兴。这条绵延5多公里的大河,催化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滋养了一代代沿*百姓。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频共振”,已成为沿河9地无需言说的默契,这首诉说“绿富”共赢的发展交响曲,奏响大气磅礴的新时代乐章。

点击进入专题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河,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