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政府服务就要围着百姓生活“转”,盯着发展需求“办”,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时时有人操心,处处得到方便
记者王雅
“要领取转移就业劳动力交通补贴,但人在外地,咋办?”
“要申请残疾证,但不知道具体手续和流程,咋办?”
遇到这些问题,群众只需动嘴、由干部跑腿,领办代办、便民服务如今已不鲜见。但在黄陵县,却有着独特的一面。
针对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需求,涉及医保合疗、养老保险、民政救助等4大类政务便民服务,被细分为具体的43项,都可以到村级便民服务室办理,服务体系实现“县有政务大厅、镇有便民中心、村(社区)有便民服务室”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
从主动办事到主动找事办,从简单跑腿到全方位服务,每一户群众都有干部联系,群众的每一件大事小事、急事难事都有人操心。黄陵县的便民服务,解决群众的“当下事”,更操心群众的“未来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接到末梢、落到实处、见到真效。
“便民服务不能是做做样子”
党金元只知道,自己现在要去延安城里了。
生病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黄花沟村。这一天,桥山街道办统一安排他们去延安市办理残疾证,哥哥党金财一大早就开始准备,村干部上门来接送。
▲葡萄寨村,干部了解联系群众生活状况
到县城街道办的院子里,30座的大巴车已经在等待。街道办残联的工作人员田晓敏正在清点人数。
黄陵县多个残疾人里,有四分之一属于桥山街道办。这个特殊群体中,有的是不了解具体政策,有的是没有能力去办理,桥山街道办逐户逐人排查、上门讲解,对接好医院,带领20多个村民一起去做残疾鉴定。
医院,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在等待。如果没有工作人员领着,党金元医院的人潮里迷失了方向。下午5点多,他们已经回到了家。一整天,两人也就花了一顿饭钱。
多年来一直是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收入就靠低保和种一点地。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街道办安排党金财做保洁员,每月公益岗收入元。
“有了残疾证,就能给弟弟申请办理五保户。”党金财说,“村干部经常上家里给我们忙这忙那,也是操碎了心。”
过去群众办事“不是找不到门,就是找不对人”,如今黄陵县建立“领办代办、便民服务”机制,落实干部坐班值班,能代办的事项由干部现场办、代着办,必须由本人办理的,干部联系办、领着办。
“便民服务不能是做做样子,要实实在在办、件件有结果。”桥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军说,“对我们来说,服务就要做到‘零距离’。”
黄陵每个村和社区都设有便民服务室,干部们就在这里上班。服务室统一设置工具柜,里面的五金电料、水暖耗材、中小型机具、急救药品等,免费向群众提供。
今年正月十五刚过,刘家川村民刘永康从榆林回来,按规定被隔离14天。隔离期满后,他的车却打不着了。
刘永康的车是辆厢货车,平时用来做流动餐厅。“车开不起来生意还咋做?”刘永康只好求助村上,村党支部书记刘军陵直接把电瓶、连接线送了过去,并帮刘永康把车打着。
“别小看这工具柜,这些平时不怎么用的‘家伙’,在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刘军陵说,普通人家不需要买,村里都给备着,随时可以借用。
有了工具不会修、修不了怎么办?
今年5月,安沟村村民刘娇齐家里的水管坏了,得知消息的管道工程小宝主动上门维修。
刘娇齐71岁,孩子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老两口。去的路上,程小宝还顺便帮他买了些日用品,到了老人家里,不一会就修好了水管。
针对群众日常生活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黄陵县每个村和社区都组建了水电维修、应急帮助等志愿者服务队,灯泡坏了、水龙头漏了等小问题,只要一个电话,服务队就会带上工具上门。
志愿服务与爱心超市积分、评优树模等挂钩,对服务质量好、群众评价高的队员累计积分、优先表彰,充分调动志愿服务队伍的积极性。
“预测需求,主动找事办”
每到农闲时,秦家塬村的李秀珍就会上村里的幸福院里吃饭休息。村民田海水也是这里的“常客”,有时遇上几个老伙伴,大家还要在棋牌室里相互切磋一下牌技。
近年来,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内留守、空巢和独居老人逐渐增加,他们面临着日常生活无人照料和精神上孤独寂寞的双重问题。
全县有针对性地改造、扩建农村党群活动阵地闲置房,新建14个高标准农村互助幸福院,厨房、休息室、棋牌室一应俱全,为群众提供养老托管、休闲娱乐、日间照料、病残救助等服务。
“独自在家,一碗开水泡馍就凑合了。现在来幸福院吃,一顿3块钱管饱,还有荤有素。”田海水说,吃完饭在休息室里躺一会,起来大家还可以一起打打牌。
村里有互助幸福院,社区也有日间照料中心。
自从社区给群众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合唱团每次练完歌,就直接在爱心餐厅里吃饭。
“有时候我们要预测群众需求,主动找‘事’办。来社区活动的居民越来越多,开设爱心餐厅就是为了提供方便。”轩辕社区党支部书记韦星说,“对55岁以上的老年人,社区还实行早餐3元、午餐和晚餐5元的优惠价格。”
很多老人平时在家帮儿女带孩子,出门办事、休闲时,孩子就没地方去,社区开设的“四点半课堂”、欢乐小屋等解决这一问题。双职工家庭和商贩们的子女放学没人接没人管,也可以把孩子交给社区看护。党员志愿者负责接送,还能帮助他们完成功课。
孩子没人管的事情解决了,家长没事干又成了轩辕社区思考的新问题。由于辖区学校较多,不少家长专门来陪读,白天基本空闲在家。
每到年底,需要家政服务的居民开始多起来,有人跑到社区打听保洁工人。“何不把家政公司引进社区?”韦星想,空闲在家的居民可以插空去做家政,充分发挥剩余劳动力作用、解决群众需求,还可以促进增收。
年11月,龙乡大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入驻轩辕社区。网格员也逐户摸排出了一些就业意向。
居民王艳没有工作,在县城陪读,参加免费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后,由龙乡大嫂家政推荐做小时工。“打扫一次卫生能挣块,王艳认真负责很受欢迎,接的活儿都数不清了。”家政公司负责人刘智云说。
来社区报名参加家政服务培训的人越来越多,轩辕社区制作了家政从业人员培训资料,对培训过的人员造册登记,最后由家政公司免费培训后推荐用工,上岗后月收入可达元。
“大到衣食住行、养老就业,小到生活环境、休闲娱乐等,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多元。”黄陵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建军说,群众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我们将持续拓展“领办代办、便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一线、送到群众心坎上。
在姜林沟村便民服务室,进门就能看到一块劳务信息的牌子,用工单位的需求和村民的务工意向一清二楚。
姜林沟村是一个合并村,合并进来的村子跟着姜林沟村开始发展苹果产业。建园的头几年,果农基本没有收入。但姜林沟村以前发展的果园就有亩,其中30多个大户和1个果库在农忙时都需要大量用工。
“肥水不能流了外人田嘛,我们就在中间搭个桥。”村党支部书记刘长青依托便民服务室,对接劳务信息,把没活儿干的村民介绍到果园和果库里务工。
刘民贤4年前刚建了果园,媳妇就生了病,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他只能靠打零工养活一家四口。年9月,刘长青把他介绍到村里鑫山地果业购销中心务工。每天有元的收入,还能留在屋里照顾家人,刘民贤很是满意。
“以人民为中心要落到实处”
每到放学时间,桥山小学门口的人和车就烩成一锅粥。
学校前必经的是一条断头路,接送学生的车进来还要再掉头出去,极不方便。连接着这条路的主干道旁,是同医院。不把车辆分流进来,就会直接将路堵死。
处在黄陵县城核心区域的高阳社区,单位聚集、人口集中,社会治理难度较大,桥山小学的交通问题就是其中一难。
年初召开的党建联席会上,社区联系交警、城管、教育部门和桥山小学及文体中心,共同商议解决“接娃难”“行路难”问题。
文体中心就在桥山小学旁,平时主要用于举办各种活动,市民也在这里休闲锻炼。商议后决定,中心在上学、放学两个时段开放40分钟,接送学生的车辆可以免费进场停车,形成“潮汐车位”缓解交通拥堵。
为了保障孩子安全,今年6月,社区进一步开展“护苗行动”,动员辖区的机关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党员,在放学期间护送学生过马路、乘公交。
“道路拥堵、邻里矛盾、环境卫生等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问题,往往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黄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海清说,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通过共驻共建实现共享共赢。
这一点,刘家川村的干部群众深有感触。
距离黄帝陵景区5公里处的刘家川村,借助交通方便、靠近景区的优势,发展起乡村旅游,有39户村民经营起农家乐。
“我是年办起这个农家乐的,因为不是专业厨师,既怕自己做不好,又怕办起来后没人来。”2号农家乐的王虎林说。
▲便民服务点
在镇村干部的反复鼓励和政策宣传下,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自家小院里办起农家乐。依靠着良好的口碑和政府的支持,王虎林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这一干,就是15年。
随着农家乐经营渐成规模,为方便村民,每年需要更换证件时,只要把信息发给村干部,村里会统一协调相关行业部门上门办理。“过去办营业执照,换健康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得自己去县城。村民摸不着方向,往往转上一天也办不下来。”王虎林说。
为了促进良性竞争,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村里专门组织发起厨艺大赛,邀请开办农家乐的村民同场竞“技”。不限菜品、不限做法,报名参赛的选手只需使出十八般厨艺、端上最拿手的饭菜。
村上还特意请来县里有名的大厨当评委,由他们和现场群众品尝、打分后,对前三名给予现金奖励。
“村民明白了只要技术好、口味佳,到咱这吃饭的人自然越来越多。”刘家川村第一书记张玉峰说,通过便民服务、引导观念,让大家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傍晚时分,许多在县城居住的市民和外地自驾的游客陆续前来。在农家小院里点一桌饭菜,孩童嬉闹玩耍,大人们小酌淡酒,是夏日里刘家川村独特的风景。
今天的刘家川,村民富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村子美了,有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从给群众办营业执照、换健康证等跑腿工作,到现在引导产业发展、提升社会治理的全方位服务,都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省黄帝陵文化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陵县委书记孟中华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支部抓起,从小事做起,把‘领办代办、便民服务’落到一个个具体事项上,最终才能见到实效。”
来源:《当代陕西》
编辑:代梦妍
原标题:《“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