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职业教育守望者李亚平企办技工教育的坚守者 [复制链接]

1#

他曾在热处理工厂做过三年电镀工人,也曾在党委秘书岗位耕耘锤炼八年。在技工教育低谷期,他来到职业教育战线,在这条不平坦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大胆开拓、求新求变,探索新时期破解企办技校困局的新路,带领学校破局而生。

他,就是陕西汽车技工学校(简称“陕汽技校”)理事长、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亚平。

李亚平

从事职业教育15年来,李亚平参与并见证了陕汽技校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走出了一条坚守企办技工教育的奉献之路。他曾获得陕西省青年突击手、陕西省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陕西省“十大职教先锋”等荣誉称号。年3月2日,在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奖名单中,李亚平荣获“杰出校长奖”,成为获此称号的全国职业教育领域唯一企办普通技工学校校长。

“先活下来,再谈发展”

陕汽技校建校于年,是国企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汽集团”)全资举办的一所公办院校,被誉为陕汽集团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曾为陕西工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早先,我国很多技工学校都是企业办的,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所以有段时间企办技校非常辉煌!”李亚平深有感触。至年,李亚平在陕汽技校学习车工专业,毕业后进入陕汽总厂的热处理分厂当了三年电镀工人。因技术出众、文字功底好、爱打篮球,和群众打成一片,他被任命为热处理分厂的团总支书记、工会主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集团领导调到集团党委办公室,任党办秘书,这一干就是8年。

年11月,李亚平被集团派到陕汽技校,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负责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工作。面对这个并不在意料之中的调动,李亚平十分坦然:“我从基层一线一步步走上来,很荣幸能得到集团领导、同事认可,没别的想法,就是服从组织安排,把工作干好。”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企业办学盛行。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多重原因,一些企业办的技工学校陆续被企业剥离。“陕西最早有两三百所技校,近些年一直关闭,至今真正招生的只有十二三所。”很多企办技校的命运都是如此,陕汽技校也未能幸免,成为企业剥离的对象。

年,陕汽技校开始独立核算,成为陕汽集团旗下的二级独立法人教育培训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企业化经营模式进行管理。对内,他们为陕汽集团职工培训大学,主要承担集团各类培训职能,面向一线开展职工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等;对外,他们面向社会举办技工教育。

每每回忆起那几年时光,李亚平都会感叹“太难了”。“一是没有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生均经费,二是上级企业缺少投入,三是学费水平过低,四是规模效益较低,企业给‘断了粮’,又没有稳定办学经费。这些都是我们办学的难点、痛点。”那时作为副校长、班子成员,李亚平压力很大,人、财、物,开门三件事,是学校天天要考虑的。

年7月22日,李亚平接任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接管学校时,学校账上只有27万元,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他不禁感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学校不能享受公办学校的补贴政策,又不能实施民办学校的灵活收费机制,20年未调整的收费标准使学校经营面临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主辅分离等政策逐步深入,企业办的技工学校数量急剧减少,办学规模萎缩。国务院要求国有企业进行“三供一业”剥离,国企开办的技工院校就在其列。

“先活下来,再谈发展。”面对这个现状,李亚平一方面积极与集团公司、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对接、应对研究,另一方面做好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经过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会和领导班子专题会权衡利弊,决定陕汽技校继续保留,并加大对学校办学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学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李亚平为学生们讲授“开学第一课”

李亚平深知,技校的命运和企业需求紧密相连。他带领班子成员不断改革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抢抓各种政策、项目支持,引入民营资本建设新校区,又通过集团资产回购,使学校成为陕汽集团全资二级独立法人教育培训单位。通过项目引进、政策扶持,使学校总资产从最初的万元发展到如今万元,在校生从最初的多人发展到如今的余人,年承担陕汽集团各类培训和社会培训1万余人次,使学校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化一流商用车名校,实现了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大幅提升,得到了政府、集团、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要把企业优势发挥到极致”

亲历了我国企办技工教育的黄金年代,也经历了企办职院校何去何从的命运抉择,面对层出不穷的困境和挑战,李亚平仍满怀信念,信心坚定地带领全校教职工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我们是企业办的技校,在校企合作上有先天优势,不能守着金饭碗,到处找饭吃,要把企业优势发挥到极致!”李亚平深知,学校要想在集团站住脚,一定要满足在岗职工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服务、保障好集团战略的实施。他充分发挥陕汽技校作为集团唯一一个教育培训版块的优势,承担了企业很多培训项目。他感叹,“这些资源比钱还重要”。

找到了抓手,李亚平迅速行动起来。他引进企业培训中心,对接集团管理、生产、工艺、技术、质量等核心要素,优先保障和服务陕汽控股集团公司家子企业,为集团跨越式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保障。学校发挥优势,每年为陕汽集团数十家子公司开展各类管理培训、技能类培训、竞赛培训和等级认定等,年累计培训企业在岗职工人次以上。此外,李亚平还积极探索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依托学校退役士兵培训、农民工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在岗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线上培训等资质优势,整合培训资源,承接政府培训任务,形成了政策性培训的新优势。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对职业教育的定义、实施、主体、保障、责任等各方面都作出详细规定。第四十条则进一步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李亚平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既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形式,也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办学校不是闭门造车,教学设计要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制定,教育目标要与企业需求相匹配。”李亚平如是说。

为此,陕汽技校聚焦产业,通过具体项目与企业行业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依托国有企业办学龙头的优势,陕汽技校在当地政府部门、集团公司和行业协会等的支持下,策划了陕西省支柱产业汽车职教集团的组建工作,实施了陕西省汽车产业高技能培养的课题调研,从顶层设计、课题调研、项目策划、服务保障、落地实施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和落实。年至今,学校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国家及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陕西省企业高层次人才培训等11个项目,争取资金多万元。

李亚平(左一)参与年在陕汽技校举办的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开幕

陕汽技校还积极开展面向集团和区域内企业的技术服务和项目攻关,得到企业高度认可。学校负责管理和服务陕汽集团近名企业内训师和2多名技师以上优秀高技能人才,他们既是集团自我培育和成长起来的技术技能专家,又是学校优秀的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大师。他们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发挥着传帮带、师带徒的重要作用,成为企办技工学校核心优势。近年来,学校参与解决企业技术服务、项目攻关重大课题40多项,用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培训企业高技能人才余人,用ISO国际焊接标准培训企业在岗职工余人,邀请数百名企业专家来校或在实训基地授课,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

打造特色工匠文化

立足陕汽技校发展,李亚平奋力实践,不断走出新路子、探索新形式。年11月,由李亚平创新并提出的我国首个工匠精神实体“工匠星空”揭牌并正式启动,利用企办技校的优势,打造特色校企文化。

年毕业的老校友朱则荣,是品牌学奠基人。年,他的一本书《工匠精神原理与六大原则》引起了李亚平的注意。当时,李亚平也在探索学校未来的方向,他联系到这位老校友,在沟通时,对方给他提出了一套体系。朱则荣认为,开展工匠精神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工匠精神内容教育和城市工匠评选等活动上,要具体落到实处,结合中国近年来开展的众创空间实体,在企业和职业院校中广泛实施工匠精神的实体化建设,给工匠、学徒和技工院校师生营造真实的工匠发展环境,让工匠们有自己的空间、环境与设施。于是,“工匠星空”的概念应运而生。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统筹学校各项资源,“工匠星空”系列设施初步形成。由李春呈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训练基地、焊接工匠班、钳工工匠班、汽修工匠班、数控机电修工匠班组成的“工匠班”体系,基本构成具备“教、学、赛、研、用、职”六项职能为一体的新型工匠培养机制。工匠蓝地毯、匠师制拜师仪式、工匠大师授勋仪式,则构成了“工匠星空”的荣誉系统,以特定的仪式感来塑造“工匠星空”文化。

李亚平介绍,在“工匠星空”中,最核心的是组建工匠班。工匠班有别于一般院校设立的实验班。工匠班采用选拔制,通过理论考试、实操考核,从学生中优中选优,配置一流教学设施和在企业有丰富经验资质的“匠师”为主体的教学资源,穿着特殊的校服,体现出工匠班的特殊荣誉感,重点培养工匠班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让学生以入选工匠班为荣,从而促使“一流学徒、一流工匠、一流匠师”在普通学生中产生深刻影响,激发全校师生的向心力和奋斗精神。在工匠班发展上,重点围绕世界技能大赛,通过层层学习、训练、选拔、再训练的机制,赛出学习成果,赛出技能水平,赛出发展潜力。

李亚平坦言,过去长期存在学校事务多、项目杂,专业设置、教学重点和教育内容剖面多,企业用人需求分不出层次等困扰管理和发展的一系列难题。现在通过集中发展“工匠星空”,将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材料、教学设备、党政工团与各部分工作重点集中到“工匠星空”这一整体概念上来,统筹协调一切资源和资金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出成效,也为学校在社会、招生、企业用人等方面赢得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亚平推动的“工匠星空”建设,为职业院校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在陕汽集团也掀起了弘扬工匠精神、争当技能楷模热潮。年12月,陕汽技校“工匠星空”的“匠师拜师礼仪式”作为特色展示项目在“陕西高陵产教融合推进会”上进行了展演。

“工匠星空”建设五年来,被陕西省技工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评为“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被陕汽控股集团公司党委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评为集团唯一“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总干事方乃纯对陕汽技校“工匠星空”这样评价:“工匠星空”对工匠精神理论的深入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开创性,作为重要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许多理论、提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合作助推以赛促教

在学校发展困难时期接任校长的李亚平深知,企业的转型升级必将带来新技术、新工艺的落地和实施,作为企办技工学校,职工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如何引领并受到企业重视,是一个关乎学校发展的重大命题。

陕西汽车技工学校

为此,李亚平从年下半年开始,发挥陕汽控股及学校平台优势,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培训项目补贴和政策,大胆谋划,启动了国际合作项目,为引领国际高端合作迈出第一步。

李亚平首先引入ISO国际焊接标准课程和体系,并通过国家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先后投资余万元,于年完成了“中奥(陕西)国际标准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和“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陕西省集训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奥地利驻华使馆、奥地利联邦商会经济促进学院和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中奥项目得到陕西省人社厅领导及专家组高度肯定,并成功申报人社部-年国家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还被陕西省外国专家局授予“陕西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殊荣,被陕西中华职教社列入年大事记。

这两个重量级项目也有力地支持了集团战略落地。学校在陕汽控股公司范围内开展了ISO国际标准焊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讨会;邀请欧盟焊接专家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为陕汽控股及各子公司开展了铝合金焊接、不锈钢焊接、金属构造等多项技能竞赛和工艺改善的专题培训,受到集团及各子公司的欢迎。

回忆起项目之初的艰难,李亚平不禁感叹:“有时候做一件事,虽然很难很辛苦,背负好多压力,但这个机会如果你不抓住,别人就会抓走。”学校和奥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后,按照计划安排,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几名老师到奥地利培训。“当时教师工资都发不出,哪里有钱给每个老师花十几万出去培训啊。”李亚平又向集团求助,集团子公司、德森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给李亚平吃了颗定心丸。对方说:“只要能引进先进的培训标准和技术,我一定支持。”资金解决了,李亚平优中选优挑选了三名老师,德森新能源公司派了两名工艺员,就这样组成了中奥项目第一批师资培训班。

王钦就是参加培训的三名老师之一,他深知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分外珍惜,用百倍努力苦练技能,终于在短短15天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及严苛的考核,超计划一举考取三项证书,其中ISO-1(不锈钢焊接)两项、ISO-2(铝合金焊接)一项。他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奥方全体培训官、认证官的高度肯定,之后受聘担任奥地利联邦商会经济促进学院中国唯一主考官至今。

在李亚平坚持和主导下,陕汽技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氛围日渐浓厚,推动了技能大赛标准在企业的应用转型。与此同时,他不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积极承办和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探索招工招生冠名订单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训基地,搭建线上培训平台,开发企业内训师遴选及培训课程,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学校在企业建设校企合作基地余个、聘请企业内训师人、2名职工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开发各类企业培训教材本及校本教材24本、培养省级教学能手3人、3个专业获得省级名牌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类大赛余项,等等。

结合汽车行业需求,李亚平准确定位、整合资源,提出以商用汽车专业为主干,引领企业培训和各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学校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一系一中心”建设架构。如今,陕汽技校的商用汽车电器培训中心、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省级集训基地、陕汽重卡一站式实训室、中奥(陕西)国际标准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李亚平(左二)带领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景凤一行参观考察中奥(陕西)国际标准焊接技术培训中心

年,陕汽技校被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陕西省集训基地。年,学校首次将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引入企业,实现了大赛组织工作中“学生培训职工”的历史性突破和世赛标准“金属构造”比赛项目在陕汽职工技能大赛多能工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应用转化。年10月,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智能焊接职业技能竞赛冲压工(冷作钣金工)项目在陕汽技校圆满举行,这也是学校首次代表陕西省承办国家级二类竞赛项目。

教育扶贫彰显办学责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之初,作为承担陕汽集团教育扶贫主要责任的陕汽技校校长李亚平深知,教育扶贫是阻断代际贫困的重要途径。年,国家推动精准扶贫战略,陕汽集团整车订单暴增,一个月最多能接2万单,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大量技工。李亚平第一个想法就是,尽全力招学生。

为破解学校招生难局面,李亚平率先争取“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他围绕学校发展和集团用工需求,牵头实施陕汽集团“1+1+N”精准扶贫技能培训项目。李亚平介绍,自年起,陕汽集团每年拿出个招工岗位,定向招收政府辖区内贫困户子弟。由集团与陕西省各地市政府签订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学校与各市区县扶贫管理部门签订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合作培训协议,培训合格后,在集团所属各子公司安置就业,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并稳岗5年。陕汽技校先后与陕西省宝鸡市、汉中市、渭南市、安康市、榆林市,以及咸阳市、铜川市、延安市的部分区县签订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技能员工培训合作协议,真正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李亚平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积极推动实施“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就业安置项目。五年来,学校累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生人,经过培训已安置建档立卡贫困生人,成为陕西省技工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生最多的学校,切实发挥了国有大型企业办技工教育的绝对优势,彰显了陕汽技校作为企办技工学校的社会责任。学校的技能培训扶贫项目是年陕汽集团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汽集团考察调研时指出“国有企业是复工复产的生力军、主力军”。响应习总书记在陕汽集团提出的“四新”,即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李亚平提出陕汽集团“四新人才培养工程”,力争从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全方位改革。

李亚平(左一)为“工匠星空”揭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亚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三进三入”(进战略、进文化、进管理,入心、入脑、入行),助力陕汽集团实现“六个排头兵”(国企党建排头兵、国企改革排头兵、经济发展排头兵、自主创新排头兵、军民融合排头兵、疫情防控排头兵)。他说,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探索企校一体、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企办技工院校发展之路,为陕西装备制造业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未来,他将继续心怀梦想,阔步向前,继续在他所热爱的职教事业上坚守、奉献。

作者:《中华儿女》记者赵汉琪

编辑:王碧清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年第8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